第23版:百姓家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饺子记事
回乡下过年
大年初一那顿饭
版面导航     
返回邯郸新闻网
新闻搜索: 投稿平台  
3上一篇 2018年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年初一那顿饭

眼看着春节越来越近,我们一家人聚到一起,品尝美味佳肴,感受着盛世欢歌的幸福。在这其乐融融的氛围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儿时过大年的情景,想起了大年初一清晨那顿饭。

我的家乡在冀南太行山区,这里没有年夜饭这个风俗,只有大年初一早饭是一年里最丰盛的一顿饭。

我出生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儿时的记忆里,大多数家庭穷困潦倒,一家人平时吃的就是萝卜、红薯、糠面窝头、高粱米和各种野菜,吃糠咽菜不用说,还往往吃不饱肚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只有到过年了,父母才会买上两三斤肉,还没有解馋呢,就吃得一干二净了,平时连肉星儿也吃不到。家家户户倾其所有,只是在大年初一这天早晨,好好改善一下,吃一顿有滋有味的饭菜,就是烩菜大碗面。我们这里吃面条的风俗,就是把面条做得又宽又长,寓意新的一年日子宽裕、长长久久。

做烩菜面条工序并不复杂。烩菜是把白菜炒上,放上切好的猪肉、长山药、丸子、豆腐、粉条等

掺和在一起煮熟了即可。面条是头一天加工好的。那时的人饭量大,一家六七口人吃面要和大半盆,擀面时要分几块才行。面和好后,大人就在炕上铺张纸,放上案板,一下下地擀起来。擀出的面不破,也均匀,像一张纸。一层层叠起来,一刀刀切开,然后从中间一抓一抖,就出来一把顺溜溜的面条,整整齐齐地放在簸箕里,接着再擀下一块,以备初一吃。

大年初一启明星还一眨一闪地放着清辉,人们就一咕噜起床,做烩菜面条饭。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孩子们揉着眼窝爬起来,穿上新衣服,跑到锅台边,眼巴巴地看着大人做饭。不一会儿,做好饭,大人从锅里捞出面条来,盛上烩菜。垂涎三尺的孩子们,一把抢过来饭碗,顾不得滚烫,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三口两口吃下去,再去盛一碗,生怕别人吃完了。快吃饱了,我们才体会到红烧肉在嘴里那香喷喷、滑溜溜的感觉,叫人终生难忘。吃完饭,孩子们上街去拜年,去放炮,嘻嘻哈哈地玩耍一会儿回到家,又去锅台上偷偷地吃几口,再解解馋。因平时吃糠咽菜与过年猪肉烩菜的巨

大反差,使孩子们感到这顿饭过瘾、痛快、刻骨铭心。所以刚过了年,就数着指头,盼望着马上再过年,再吃初一那顿饭。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从饥饿里解脱出来,能够吃饱饭了,小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过年也就能买个十斤八斤的猪肉,大年初一那顿早饭,更是肉多菜少有滋有味了。春天的故事唱响后,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日子就像芝麻开了花,一天比一天好,肉蛋奶已成家常便饭,初一年饭基本上全是红烧肉、排骨一类了。

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平时超市里、市场摊位上,鸡鸭牛羊肉样样俱全,鱼虾螃蟹等海鲜应有尽有,吃的东西琳琅满目。人们又慢慢地讲究起健康养生来,不要说大年初一那顿饭,平时也总是看吃什么有利于健康,就吃什么,做起饭来,荤素搭配,讲究色泽、味道、营养兼顾。现在春节吃的风俗也在改变着,南方人吃年夜饭的习惯在冀南山区也慢慢地时兴起来,除夕吃起了年夜饭,年初一清晨那顿饭倒有点淡化了。

(涉县王玉太)

3上一篇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005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304034000019/20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滏河北大街42号    邮政编码:056002    投稿信箱:hdrbs@126.com
联系电话:0310-3111097(网站) 广告:3111071(日报)3111076(晚报)
所有内容为邯郸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