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读书
3上一版  下一版4
 
﹃超人类﹄生活,你准备好了吗
阎崇年新作《森林帝国》 重新解读清史
新书 秀场
版面导航     
返回邯郸新闻网
新闻搜索: 投稿平台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5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阎崇年新作《森林帝国》 重新解读清史

历史学家阎崇年最近推出新书《森林帝国》。书中首次论述中华文明具有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森林文化、高原文化、海洋文化等五种文化形态。其中,森林文化孕育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直到满洲,文脉之承续,三千年不绝。

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历史学家,在中央电视台主讲并出版《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大故宫》《御窑千年》,在国内外产生广泛而强烈的社会影响。

从文化角度切入,探讨东北地区的历史,是《森林帝国》的一大特点。而作者首次提出东北地区的文化类型是森林文化,更是学术首创,发人

深思。东北地区是不是具有独立的文化形态?以往,学界一般认为,东北地区并不具有独立的文化形态,而是与西北地区都属于草原文化的一部分。这种观点的缺陷在于:既无法解释东北地区文化与西北地区草原文化的显著差异,也不符合东北地区的文化特征。东北地区的文化形态,较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西部高原文化、沿海海洋文化而言,具有独立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就是森林文化。以森林文化为纽带,便可将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等东北地域的族群历史串联起来,寻找他们共同的文化背景,并以此出发,重新思考与研究清史、东北地域史与民族史。

诚如南开大学资深教授冯尔康先生所言,作者提出一个新领域的学术研究方向,即森林文化的学术建设大业。他不只是倡议,更是身体力行,对森林文化的内涵,森林文化与其他文化关系、森林文化是构成中华文化的组成要素,森林帝国的历史意义,都做出颇有建树的研究,开启了森林文化研究的崭新局面。

在中国两千多年帝制史上,中华文明帝国曾表现为农耕帝国、草原帝国和森林帝国三种形态。其共同特征是:以某一文化形态为纽带,实现文化的多元一统。森林帝国是指以森林文化为纽带,统合农耕文化、草原文化、高原文化及海洋文化,所建立多元一统的中华文明帝国。满洲

实现了女真内部的统合,完成了东北森林文化的统合、同漠南蒙古(内蒙古)的统合,以及同汉军、汉臣、汉儒的统合,形成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清定都北京后,原本是“以小制大”,经过“康乾之治”的文化统合,他们在满、蒙、疆、藏等地区,重俗尊教,因地制宜,逐渐与农耕文化、草原文化、高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统合。书中所述五个文化圈,占当时全国人口的90%、土地的90%以上。满洲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占据主导或主流地位,清帝成为中华共主,取得了巩固的地位。总之,清廷依靠“文化统合”而得以国祚绵延二百六十八年。后来外有列强入侵、内生文化裂分而逐渐走向衰亡。

作者认为,从森林文化走出来的满洲统治集团,善于利用政治、文化、宗教等政策,逐渐统合农耕文化、草原文化、高原文化以及海洋文化,使得各种文化类型既能合而不同、自身得到发展,又能够互通有无、促进多元文化共同发展,最终汇聚成为中华文明,各文化类型的族群最终凝聚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统。

为了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阎崇年不仅查阅了浩如烟海的历史材料,还做了扎实的田野调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阎崇年表示,《森林帝国》除了具有史学研究意义,也为实现中国梦、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了文化统合的历史经验和历史借鉴。(宗合)

3上一篇  下一篇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005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304034000019/20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滏河北大街42号    邮政编码:056002    投稿信箱:hdrbs@126.com
联系电话:0310-3111097(网站) 广告:3111071(日报)3111076(晚报)
所有内容为邯郸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