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社会
3上一版
 
老郭“三句话”里的勤劳家风
让家风建设蔚然成风
邯矿集团﹃ 1+N ﹄服装加工项目投产
家门前的“四好农村路”
特殊的“年夜饭”
14岁女孩撑起一个家
版面导航     
返回邯郸新闻网
新闻搜索: 投稿平台  
下一篇4 2018年3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郭“三句话”里的勤劳家风

开栏话

日前,央视拍摄的纪录片《家风》刷爆了微信朋友圈,让尘封已久的“家风”概念再次跃入人们的视野,让中国这一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光彩。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家风、家教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它直接影响着每个人最基本的文明素质和文化教养,进而影响着一个国家的人文民风。在中国日益强盛,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目标”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认真收集整理一下散落在民间的“家风”故事,让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道,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库,让中华文化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从即日起,《邯郸日报》社会部开设“好家风、好传承”专栏,不断刊发我们身边的家风故事,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hehuibu2018@126.com

本报讯(记者佘志娟通讯员刘洪涛霍飞飞)家是最小的国,家风中透着温暖自在,家风里流淌着幸福滋味。这种滋味在邱县邱城镇郭门村郭俊江看来,别有一番新说辞。

2月22日,记者来到邱县,记录了郭俊江的故事。郭俊江在村里是个名人,老少皆知,人称“老郭”。“老郭”不老,才60岁。可是,上到犁地、盖房子,下到蒸馒头、踏缝纫机,没有他不会干的活。

老郭的第一句话:“勤劳能当家!”

老郭兄弟姐妹八个,他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姐姐。母亲去世较早,他既是哥哥,也是“妈”。勤劳爱干净的他,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抓起扫把扫地。谁的袜子破了,他给补,谁和谁闹矛盾了,他来劝。做饭洗衣更不在话下。一个没妈的家,愣是让一个大男孩打理得井井有条。

结婚了,他又帮着四个兄弟盖了房,娶了媳妇,又张罗着给两个妹妹出了嫁,任劳任怨。街坊邻居们都

夸,老郭可真好。谁家有红白喜事,都找他来帮忙。

儿子和闺女相继长大成了家,为了让孩子出去闯荡,8年前,老郭和老伴又主动承担起照看孙子、孙女的任务。

孙子、孙女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和老伴不想闲着。爱扫地,爱干净,于是就找了份“环卫工”的差事。环卫工不就扫扫街嘛,可老郭把它当事业来做。别人一年也就用上两把扫帚,他不到半年,就使坏了仨,老郭年年被评为单位里的模范职工。

老郭的第二句话:“认真能出彩!”

凌晨四点半起床,做好饭菜,自己吃一份,剩下的闷在锅里,天不亮,就上了工。在爷爷勤劳敬业的影响下,孙子、孙女自小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不错,年年都能捧奖状回家。

去年暑假,放假在家的两个孩子,看爷爷扫地辛苦,吵着要跟爷爷一起上工。“陪爷爷去可以,但你们不许乱跑!”“爷爷,我们不是去玩的,是

帮您干活!”这个暑假,老郭的环卫车里,从此多了两个“小环卫工”的身影,显得与众不同。

哥哥郭悦讯11岁,妹妹郭子涵才9岁。年纪小,个子还没手里的扫把高,但干起活来不马虎。爷爷在前面扫,兄妹两个在后面整理。太阳晒得小脸通红,汗水打湿了头发,但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劲儿,那是爷爷“勤劳认真”家风传承的温暖。

有心人把这一幕拍摄记录了下来,祖孙共创文明城的佳话就此传开。老郭没想到,年底,祖孙三人竟然登上了县里的2017“邱县好人”年度人物颁奖盛典领奖台。

充满荣誉和尊敬的聚光灯下,祖孙三人朴实的笑脸传递给观众的是勤劳认真的家风,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所有的劳动都叫做光荣,勤劳的品质应该从小造就。”

老郭的第三句话:“勤劳+认真,能改变一片天!”

今年春节期间,老郭祖孙三人依然奔波在属于他们自己责任区的900米路段上,完成每天来回5趟的清扫工作。寒风料峭中,老郭和孙子、孙女用踏实的脚步丈量出了中华民族勤劳认真的温暖家风。

去年底,当上“邱县好人”后,老郭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名人”。在“名人效应”的感动下,村里原来常闹矛盾的婆媳,变得和谐了;好吃懒做的光棍汉们,也变得勤快了;偷鸡摸狗的事情,再也不见了……2018年,村里还有不少人投入到镇里特色红薯种植队伍中,大家都想着要以勤劳的传统奋斗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面貌。

下一篇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005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304034000019/20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滏河北大街42号    邮政编码:056002    投稿信箱:hdrbs@126.com
联系电话:0310-3111097(网站) 广告:3111071(日报)3111076(晚报)
所有内容为邯郸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