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成功采用“LISA”技术救治患儿

2021年09月13日

8月24日,一名出生体重仅1.26kg的29周的早产宝宝迫不及待地来到世界。由于体重低、胎龄小、发育不成熟,宝宝出生后不久就出现了气促呻吟、点头呼吸、三凹征阳性,被立即转入邯郸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立即给予保暖及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在无创呼吸辅助呼吸下(氧浓度30%),经皮血氧饱和度低于85%,患儿病情逐渐呈加重趋势。根据患儿母亲的孕产史和患儿的典型进行性呼吸困难临床表现,患儿被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需立即予以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帮助患儿度过呼吸关。

据介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的,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患儿于生后4—12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发绀、吸气三凹征,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发病率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体重越轻病死率越高。

患儿病情严重,情况十分危急必须立即抢救。按以往的治疗方案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内给药,但该方法可能造成娇嫩的气道损伤。经细致检查和评

估患儿情况,并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后,新生儿科主任李书芳和高年资医护团队,决定采用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LISA”技术)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当中,同时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2分钟后完成药物注射,手术顺利完成。治疗期间,该宝宝没有发生药物返流、烦躁不安、心率下降等不良反应,用药后宝宝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生命体征平稳。

据了解,“LISA”技术在保证患病早产儿持续无创通气的基础上,用细软管替代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再给予药物。相比经气管插管给药技术,该技术有效降低了气管插管对气管黏膜损伤的风险,避免了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过程中正压通气,因此,该技术可视为早产儿肺保护策略的一部分。此技术的成功实施能有效减少早产儿肺损伤及神经系统损伤,明显降低早产儿后遗症,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瘫等,对改善早产儿预后有极大帮助。

邯郸市第一医院首次成功采用“LISA”技术,为今后成功救治小孕周、低出生体重儿的极早产儿、超早产儿,增添了一道技术法宝。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