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城内观音阁

2019年11月30日

李绍健

观音阁位于邯郸市城内中街,现串城街与和安街交叉囗。上世纪五十年代还依然存在,阁下的西北角曾树立过一个白色木牌,上书:“观音阁,一名云阁,始建于列国,明万历年间重修”等字样。考“云阁”,应是根据三国魏时邯郸人刘劭所作《赵都赋》中有:“结云阁于南宇,立丛台于少阳”的名句,推断三国时邯郸城垣比战国时向北大大缩小,观音阁已在城之南部之域,丛台兀立于城东,东方称为少阳,故有写景是句。

据传,这个观音阁在民间百姓中被叫作“稿儿”,至今住在观音阁附近的老人,有的仍在说,“我家住在城里稿儿底下。”明明是阁,为何说成“稿儿”呢?据有学者解释,同为高层亭台建筑,以其上有无供奉神祇来区分。住人的称阁,住神则叫“稿儿”。邯郸城内的观音阁内供奉有神像,故而民间称之为“稿儿”。

观音阁的建造年代,查遍史志未见有确切记载。据笔者数年前采访住在邯郸老城内观音阁下的老住户臧仲之先生(时年82岁)回忆,早年,观音阁下有一个大院,内四周有神殿,院墙上镶有多块碑刻,其中有一块上写有“观音阁始建于汉平帝永平年间”字样。臧老先生是邯郸有名的书法家和文化人,对邯郸历史深有研究。从汉平帝永平年间至1961年被拆除,观音阁存世当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臧老先生还说到,观音阁于1931年,邯郸绅士陈在甫曾主持进行维修,募捐钱物,发动善男信女从赵王城南的老汉沟背土(红胶泥)用来塑像。还说观音阁上下两层,上层藏佛经,下层有三大士神像,中为文殊菩萨狮吼座像。此像在1945年邯郸解放后不久就被拉倒了。阁内供奉的是三大士菩萨,居中的是文殊菩萨,为何单称其为“观音阁”呢?而且在邯郸现存最早的一部明代万历年间编纂的《邯郸县志》中,就有观音阁的记载,极有可能是因为观音菩萨在三大士中名声最大,普通百姓只知道观音菩萨而不知文殊菩萨吧,所以就将此阁俗称为“观音阁”。

另据住在观音阁下的住户安慧平先生(1934年出生)回忆:“解放后观音阁前曾立有木牌,上写“邯郸市文物保管单位观音阁建于公元220年”等字样。据考公元220年是魏文帝曹丕称帝的黄初元年。此说可能来源于三国时魏人刘劭的《赵都賦》中提到的云阁有关。

明代万历年间,兵部尚书张国彦,字熙载,乃邯郸北城街人。传说张国彦其家庄园原本居住在北城墙外路西。后来感到不适,便擅自动工扩移城廓,将城南城北各拓展半里,张家于是就包含在城内了。与此同时张家又出资将观音阁进行了修葺,后来观音阁又得到了几次修膳,庙院内増加了道教、儒教及民间神祇。使观音阁成为当时邯郸老城内的一个香火胜地。

观音阁是明代建筑风格,阁高约十多米。台高三米左右,塔式楼阁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山式四坡四柱形式,阁顶琉璃瓦光彩四溢,是珍藏佛教经典的地方。下层三小开间中间一门、左右窗户。二层北面有一弧形门可向北瞭望。整体建筑富丽堂皇,朱柱朱窗、画栋雕梁,金黄琉璃,筒瓦祯装,勾头滴水,造型非常。螭龙正吻,五脊六兽,八角风铃,随风叮当!有趣的是阁顶正脊中央是一个硕大的三彩琉璃公鸡,挺胸面北,引颈高歌。下层供奉的除佛教三大士雕像外,三面墙上都是立体浮雕名山仙人,进门屋顶有二组巨形悬雕,约为二

条龙各抓着不孝男女,可能是戏剧《清风亭》上的张纪保夫妻,以惩不孝之人下场。二层据上去过的人说:有神像二组,北面关羽,南面韦驮。

观音阁是采用我们古代《营造法式》称之为“大木作”的古型制构建而成。以“大木作”的主体建筑,在台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又立矮柱,由大小木件嵌接,层层叠压,直至理想的层数及高度。房顶的全部重量是通过椽、檩、梁、柱立在夯实的台基上,墙壁上不起负载作用,木构完成后再砌墙,墙壁只起分隔御寒挡风作用。

阁的精美之处是斗拱,它抬高了梁架,减少了室内大梁跨度的压力,向外取得了三四米的悬挑距离,将屋顶的出檐加长,伸向空中,让人们看到后有种舒展畅达的感觉。这种木结构悬挑飞檐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民国期间,南军(吴佩孚)、北军(张作霖)拉锯式混战,冀南大地百姓苦难堪重。观音阁被奉军炮轰一角,斜脊受损。最后一次重修是在1935年春,当时郝老青等几个居民组成和时任铁道部次长、北京铁路局、郑州铁路局局长兼邯郸铁路局局长刘孝廷,出资八千大洋(银元),联合邯郸的一些居士、商家及行善百姓解囊捐资,进行了一次大的重建。

除了台基外,阁的高度、样式没动。扶手、栏杆由原来破损的石质换成木质。主干、支干换成了结实的楝子树木(抗腐不变形)。把汉代的残碑、明万历重修的石碑和重修后又刻的一块青石碑,三碑并立在阁的南面。

阁重修建好后,将完整的经典佛像还放在上层,有残损的放在东厢房,由一位出家的都总修补抄录。

落成的当晚放了烟火,时年十月初十,请高僧指定开放日子,绕过“打七”十月十五,定在十月十九开放,传达到四乡八镇,诸山长者、大德居士,准备庆典。开放那天,四乡八镇的人们赶到城里,大街小巷,挤满了朝拜的人群(阁内绝不许人员进入),城里城外好不热闹,定觉寺僧侣还做了法事,并接待了四面八方僧人居士。

会头(办事指挥部)点了四台大戏,北城小学对过路东空地方,是名角任天红领班的平调。这台戏距观音阁不远,看戏的人多,做买卖的人也多。文庙街戏台是冀敏德领班的四股弦。咽喉庙戏台是大黑脸领班的乱弹戏,此乃邢台戏班。酒锅对过路东是永年“不点”(艺名)领班的西调。“不点”西调到建国后,在冀南地区很有影响。这次观音阁的庆会,是观音阁最为热闹的一次集会。

第二年集会也不小。会前好几个村的社火、武术、杂耍串街表演,还把城西文殊庙、南沙门、北坛门连同财社阁(学步桥南岸)进行了装修涂金着色。为了保护邯郸城区平安永存,阁也就成了朝拜菩萨的道场,以带动人们和谐从善,爱向人间的一种文化活动。

1937年10月11日,日本侵略者用飞机轰炸了没有一兵一卒的邯郸城区,17日,日本片桐旅团占领邯郸城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还掠走了存放已久的汉白玉佛头及阁上的经典文物。

观音阁是我国《营造法式》在古赵大地的一个典范,虽经多次天灾、战火、地震,其主体建筑却仍然屹立在邯郸大地上。后不幸在文革前被拆毁,在邯郸人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