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急 患者生命的“守护人”

2019年08月19日

——记邯郸市第二医院急诊科主任陈士利

医院的急诊室,面对的永远是最危急、最严重的病患。抢救病人需要高超的技术素质及良好的身体素质,好多学医的人,不愿意做急诊医生。而陈士利,却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年。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始终如一地坚守?他说:“看到生命从手边流逝,心中就有一种隐隐的痛;而与死神斗争从死亡边缘拉回生命,心灵就能够得到慰藉。”简单的话语,表达着他对生命的敬佑,对救死扶伤精神的彻悟。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始终视急诊为己任,成为急诊患者生命的“守护人”。

夜班工作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多

陈士利大学毕业后,就在邯郸市第二医院急诊科工作,长期从事临床一线,一干就是二十年。

每日出门上班,迎接他的不是晓露晨风的朝曦,而是朦胧如纱的月光。在市第二医院急诊科,他是夜班工作时间最长、急诊工作量最多的一个。“我上夜班比较多,但有危重患者,白班医生忙不过来,一个电话,我也得赶回单位,一忙就是24小时。”陈士利说,“在急诊科值夜班,和其他科室不同。夜间来就诊的患者,无论大小病,都找急诊科。哪怕只是开个药方,拿点感冒药。”

虽然每个夜班,都从事着紧张劳累的工作,但陈士利谈起那些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的事儿时,欣慰之情溢于言表:“急诊科和120急救中心建立了联动机制。有一年,南辛庄有个突发脑溢血的患者,情况危急。我们和120急救中心一块出诊。那天正好下大雪,村里连路灯都没有。我和几个同事深一脚浅一脚,抬着病人疾走,鞋里灌满了雪。由于抢救及时,患者转危为安。”当记者问道,是否觉得自己的工作太苦?“没啥!每当看到生命从手边流逝,心中就有一种隐隐的痛;而与死神斗争从死亡边缘拉回生命,心灵就能够得到慰藉。”陈士利用富有诗意的话语,诉说着自己的工作情怀。

医者仁心总是视病人如亲人

“医德高尚,视病人如亲人”,这是陈士利救治过的患者对他的评价。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为人生目标的陈士利,多年来使许多危重患者重获新生,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及同行的充分认可。他以高超的医术、良好的医德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平时,急诊科经常会接诊一些社会组织和好心人送来的流浪病人,对于这些患者,陈士利不歧视、不嫌弃,虽然他们有的一身污垢,言语表达不清,一问三不知;有的甚至精神失常,时不时对医生还可能构成侵害。陈士利照常仔细认真地接诊,问诊、查体、检查,流程无误、一丝不苟,所有应该做的全部做好,除让这些患者享受到与平常人一样的医疗服务,还在工作之余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与关怀。

一个又一个的患者,在陈士利的手中得到了救治。他的名声,也在患者的口中传扬。

疫情爆发不顾小家主动请缨

2003年2月,当南方部分城市刚出现“非典”疫情时,陈士利便以高度的责任感,时刻关注着有关非典疫情的每条信息和资讯。后来,非典疫情突然大面积出现。当年的4月底,我市也开始建立“发热门诊”,抗击非典的战斗真正打响。面对突如其来的未知性的疾病——“非典”,好多人的心理是恐惧的,“情况紧急,抗击非典的前线在召唤我。当时我的孩子刚出生3个月,爱人毅然担负起照顾孩子的所有责任,让我免除后顾之忧。”陈士利置个人安危于身外,舍小家,顾大家,写请战书,主动要求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

2003年4月26日下午,陈士利正在值班,突然有一个从广州(当时的疫区)回来的青年女性,发热超过38.5℃,他马上穿上隔离服问诊,并向上级医师和科室主任汇报,后经市专家组会诊后,立即转送至市传染病医院。就这样,在隔离的日日夜夜中,他吃住在科室,穿着厚厚的隔离服接诊发热病人,测体温、做检查,做好各项传染病记录,一直奋战将近5个月,直到警报解除。

他用他的言行,激励着同事们,大家一起互相鼓励,战胜恐惧,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为抗击非典、保卫人民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身兼数职工作前线不言苦累

2014年夏天,埃博拉出血热在非洲肆虐流行,为了保证我市人民的健康,邯郸市第二医院成立了发热门诊,陈士利担任发热门诊主任。当年的5到10月份,为进一步防范疫情,他又同时担任肠道门诊科室的负责人。“后来,领导又要求我在做好这两个急诊科室工作的同时,还要担任传染病门诊预检的工作。”工作担子越来越重,陈士利依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从来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

在百忙的工作之余,陈士利还对科室人员进行院前指挥、急诊急救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灾难和恐怖事件的应对处理及组织协调,急诊急救医学理论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大家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单位搞健康下乡活动,他以“提高群众急救意识”为目标,以“普及急救知识、推广急救技能”为方向,又组建起群众推广急救文化、学习急救知识、体验急救技能的平台。

陈士利凭着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医疗技术还从事各项保健任务,每次接到这些特别的任务,他总是沉着冷静积极应对,圆满完成。

科研传承以身作则实现价值

工作之余,陈士利从不忘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在《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疑难病杂志》《中国医药》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篇。学术上的成就,使他被《内科疾病鉴别与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进展》《实用心血管病学》等刊物编辑部聘为副主编。

陈士利善于观察、总结抢救经验,截至目前,他已完成了省级科研2项、市级科研2项。多年来优异的表现,他也收获满满,分别获得“邯郸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邯郸市直工委优秀共产党员”“邯郸市青年之星”“市直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邯郸市卫生局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医疗队伍需要薪火相传,陈士利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批的实习学生,他的言行指导,让青年医师们进步很快。他的许多学生,如今已成为医院的骨干力量。

面对成绩,陈士利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喜悦,他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会继续努力,扎实工作,在工作中实现价值。”       本报记者刘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