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千里奔流润中华

2019年07月15日

这是中华民族在锦绣大地上绘就的壮观图景,纵贯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这是中华民族在人类水利发展史上书写的壮丽诗篇,彰显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它就是国之重器、中国战略性工程之一“南水北调”。

历时50年论证、十多年建设,2013年5月30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成功试通水。2014年12月12日,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表示,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远超预期,工程建成通水后,沿线已有近1亿人喝上了长江水。

四横三纵:水资源合理调配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约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但分布不均衡,人均拥有量少,仅有22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南水北调工程旨在解决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亿多。工程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3条调水线路,通过3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江苏段三潼宝工程和山东段济平干渠工程成为南水北调东线首批开工工程。2013年11月15日,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

中线水源主要从汉江流域汇聚至丹江口水库,由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从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首闸出水。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动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启动。

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标志性工程——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动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14年12月12日,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目前处于论证阶段,项目规划从四川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等长江水系调水,至黄河上游青、甘、宁、蒙、陕、晋等地的长距离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上游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战略工程。

南水北调纵横大半个中国,穿越数个地形地貌大相径庭的省区市,保障一江清流北上,涉及到的工程技术和环境保护难度可想而知。在施工过程所遇到的诸多工程技术难题中,以中线工程穿越黄河为最。该段长度虽然只有不到20公里,但是开创了中国水利史上数个第一。比如,第一次采用大直径隧洞穿越黄河底部,第一次在我国水利史上采用泥水平衡加压式盾构进行隧洞施工,第一次应用双层衬砌的结构等等。这些“第一次”,在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携手努力下,最终顺利完成,为全线通水赢得了时间。

移民搬迁:迈向新生活

移民搬迁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一块“硬骨头”。丹江口水库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因工程需要,丹江口大坝坝顶必须由原来的162米增加到176.6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抬高至170米,风浪线172米,这就意味水库面积由745平方公里增加到1050平方公里。而居住在水库扩容区的居民不仅面临异地搬迁的现实,而且其中一些还要在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上进行转变,据统计,丹江口水库库区涉及的移民超过34万人。在相关移民搬迁优惠政策的扶持下,这些库区移民顺利建立新的家园,很多以搬迁为契机走出新的生活道路,生活水平大幅改善。

南水北调之所以被称为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是因为它首先解决的是百姓饮水安全问题。事实正是如此,跨越千里浩浩汤汤而来的南水在很多地方成为当地主力水源,极大地缓解了北方之渴。南水北调来水现在已经成了华北核心城市北京、天津的主力水源。就北京而言,南水北调水已占北京城区日供水量的

73%,南水供水范围已基本覆盖北京中心城区、丰台河西地区和大兴、门头沟等新城以及昌平、通州部分地区,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由原来的100立方米提升至150立方米,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天津中心城区、环城四区以及滨海新区等14个行政区市民用上了南水北调水,形成了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的新供水格局。

生态环境:呈现向好势头

与饮水安全相比,南水对北方生态环境的改善可能来得不那么直观,但同样重要。河北省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向滹沱河、七里河生态补水0.7亿立方米,使该区域缺水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干涸的河道重现生机。天津市利用南水加快了滨海新区、环城区域地下水水源转换工作,使地下水位累计回升0.17米。城市水源置换后,有更多的引滦水和本地水改向农业和河道补水,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首都北京地区充分利用南水,大幅提高其在城市供水中的比重,从根本上遏制了对地下水的开采,促使地下水水位初步呈现回升势头。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2017年4月,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埋深比2016年同期回升0.36米。同时,随着南水向北京水源地试验性补水0.84亿立方米,补水区域地下水位明显上升,局地最大升幅达8.08米。

干渴的中原大地得到了南水滋养,生态环境呈现向好势头。河南省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向郑州市西流湖和鹤壁市淇河进行生态补水。许昌市借助南水北调水实施水源置换,开展生态补水,进行水系连通工程和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心城区和郊区浅层地下水位较2014年回升约2.6米。

一股股奔腾的水流从丹江口水库向北进发,穿越中原大地,直抵燕山脚下;一股股奔腾的水流从扬州出发,沿着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北直抵海河流域和山东半岛,不仅创造了人类的奇迹,而且滋养着孕育中华文明的土地,而“共饮长江水”也昭示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各族人民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