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收藏传精神

2019年07月05日

邯报小记者走进古玩城采风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毛笔、墨盒以及当年制造的土地雷……”6月29日,为进一步对小记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学生对党的历史与艰苦历程的回顾,本报小记者走进邯郸古玩城,学习红色文化,牢记历史,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在邯郸古玩城多功能厅,邯郸红色收藏委员会卫庆前会长结合红色文物为小记者们进行了生动宣讲。

卫庆前会长从红藏会成立的意义、藏品收藏到红色基因传承方面讲到,邯郸是刘邓大军的发源地,是晋冀鲁豫边区首府,是晋冀鲁豫人民日报诞生地,是太行新华日报的所在地,是邯郸新华广播电台和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源流——冀南银行的所在地。他用老报纸真实形象地向同学们介绍了《人民日报》在邯郸的创刊号、30万刘邓大军出太行等邯郸红色资源。为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他还询问同学们知道邯郸都有哪些红色遗迹、看过哪些红色电影、都有哪些红色精神。

此次宣讲采取了与红色文物“零距离”的亲身体验模式,小记者们现场亲手触摸了当年边区生产制造的手榴弹、地雷及当年的报纸、课本……久远的故事、鲜活的实物,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卫庆前会长还为小记者展示了《人民日报》的前身之一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太行版)、新中国成立之前发行的《邯郸日报》以及《滏阳日报》、《太行报》等地方报刊,以及抗战时期先辈们使用的部分兵器。面对红色藏品和主讲人声情并茂的解说,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小记者们争先观看,不时发出阵阵惊呼,对先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1946年5月在邯郸火磨街创刊的《人民日报》,经历了从城市到农村,经历了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的洗礼,从面向冀南、太行、太岳、冀鲁豫四个地区发行到西柏坡、北平,一路走来一路奋进,一步一个台阶,特殊时期承担起中共中央的喉舌,在我国新闻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卫庆前会长还把收集的手榴弹、地雷壳、当年儿童课本、墨盒及书包等等一一展示给同学们,并把当时课本上宣传抗日的标语让同学们大声朗读。卫庆前会长告诫同学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为了新中国,无数中华儿女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小记者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努力成才,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我看到了革命时期的“老报纸”,知道了其背后的故事,也学习了邯郸本地的红色文化,更深入地了解了革命老前辈的光荣历史。”小记者王昊阳说道。大家纷纷表示,要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刻苦锻炼,早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随行的小记者家长称,此次活动很有意义,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学习了本地的红色文化,也有助于孩子们在红色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铭记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培育他们的爱国之情。

本次红色文化宣讲活动,进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让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在小记者心里留下深深的记忆,为小记者们健康成长传递正能量。  记者高峰宋尚勇

一件件闪着历史光辉的红色藏品让小记者们震撼,加上讲解员深情的讲解给小记者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