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在群众心坎上

2019年11月19日

——复兴区老旧小区改造走笔

□本报记者 崔桂敏

近日,复兴区庞村街道桥南院和胜利桥街道华丰小区、明仕小区迎来一批参观者,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观摩和现场打分。

市内三区9个小区观摩活动结束后,现场打分结果很快出来,复兴区位列第一名——这是继7月18日全市首次观摩评比复兴区荣获第一名后的又一次夺冠。

“老树开新花,旧貌换新颜”是参观者最集中的评价,他们认为,复兴区老旧小区改造可谓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标杆和典范。

想群众所想

记者了解到,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始于2018年,三年时间完成全部改造工作。复兴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总数为186个。

复兴区企业多、已有几十个“年头”的小区多、老年人多。摆在区委、区政府领导面前的现状是私搭乱建多、环境脏乱差、物业管理缺失等。

复兴区委书记潘利军强调,老旧小区改造事关民生,是居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要切实把老旧小区改造成顺应群众需求、回应群众期盼的舒适宜居小区。

区长李少锋强调,在具体改造过程中,许多细节虽零零碎碎,甚至微不足道,但对老百姓而言,却是大事实事。

于是,“改到群众心坎上”成为复兴区老旧小区改造指导思想。让社区居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成为全区党员干部做好工作的标准和动力。

指导思想有了,怎么改?最终,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共管、共评”原则,因民所需、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统筹推进成为整项工作“操作手则”。

早在2017年,复兴区实施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对闲散低效用地、各类污染源全部拆除,大力推进腾退空地绿化工作。外围环境的整治,成为此次老旧小区改造的基础。

与此同时,复兴区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管理、以大带小”原则,做到物业引进全覆盖,先行解决老旧小区无人管理的问题。全区所有党员分社区、分楼栋深入居民家中,与群众面对面交心谈话,收集社情民意,征求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意见和建议,既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更找准了老旧小

区改造的方向,为小区改造打下坚实群众基础。复兴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当年就得了“满堂彩”。

做群众所需

2019年,复兴区老旧小区改造进程加快、标准提高、总量扩大,打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示范标杆。

记者近日走进铁路大院街道军营路社区土产五金小区。小区仅有三栋楼,房龄40年。院内道路干净平整、物品摆放有序,废旧轮胎做成的桌椅摆放在入口处,几位老人晒着太阳唠着嗑,人与环境一派和谐。

但就在四个月前,187处违建围在三栋楼周边,无“景”可言。

拆,成为这个小区面临的最大挑战。

副区长汪守君称,老旧小区改造面临难题多、涉及居民多,必须协调各方力量,全员参与、全民共建,变“要我改”为“我要改”,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全员参与的活力。一方面,区委区政府心系民生的坚定,街道办事处党员干部踏实的作风及其他小区的变

化触动了居民“敏感的神经”;另一方面,该区建立的“社区联合党委—片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机制发挥了作用——三栋楼里的老党员、单元长、楼长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小区改造中。

社区抓住党建这个龙头,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比着干的浓厚氛围。

推进过程中,该区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形成强大拆违合力,拆除私搭乱建213处,2.84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规划停车位920个,扩建小广场31个。

区住建局局长贾奉朝介绍,复兴区老旧小区改造,不管从数量、质量还是建设速度上,都体现出了“复兴特色”,花钱少、多办事、出效果成为复兴区老旧小区改造的“最大亮点”。

圆群众心愿

老旧小区改造中,复兴区根据小区不同状况,将改造内容细化分解为安全问题、居住功能、环境治理三大方面,因地制宜,查漏补缺。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