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论战十二子(下)

2019年02月24日

刘志轩

荀子一篇《非十二子》,以广博的学识,宏大的气势,批评了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200年三百年间的六家学术派别,十二位学界大咖。大有横刀立马,一扫千军之气概。

但是,批评歪理邪说并不是荀子的最终目的,建树指导社会实践的儒学和培养一只新的儒学队伍才是荀子的最终希冀。

从通篇文章的语气看,《非十二子》是荀子对弟子们讲学的一篇讲稿。常言说不破不立。荀子首先把那些搅扰社会数百年的所谓学界达人,及其歪理邪说一一揭露、批判,而后推出他尊崇的圣贤君子形象来宣扬他的政治主张,让弟子们明确前进的方向,走正确的道路。

荀子尊崇的圣人是谁呢?

荀子说,今天的世道混乱,思想繁杂。但是有人能够总括治国的方略,整齐人们的言行,统一礼义法度,汇集天下的英雄豪杰,告诉人们真正的王者之道,教导人们正确的治国原则。虽然居住在陋室之内,竹席之上,可是圣王的文章典籍都在这里,升平盛世的风俗从这里勃然兴起。有了他们,六种邪说就再不能混淆视听,十二子之流也再不能哗众取宠。他们是谁呢?他们就是没有得到权势的圣人——仲尼和子弓。

荀子极度推崇的仲尼,就是孔

子。

子弓是谁?史学界说法不同。一说是孔子称赞的弟子冉雍。冉雍,鲁人,姓冉,名雍,字仲弓。一说是馯臂子弓。馯臂子弓,楚人,姓馯,名臂,字子厷,又作子弓。子弓究竟是谁,没有定论。

孔子、子弓是荀子尊崇的没有得到权势的圣人。

尧和舜,是荀子尊崇的得到了权势的圣人。

荀子说,人世间还有一类圣人,他们能够统一天下,支配万物,养育

人民,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凡是人迹到达的地方,无不服从。在他们面前,六种邪说会立刻销声匿迹,十二子也会改邪归正。

荀子阐明了他尊崇的“没有得到权势的圣人”和“得到了权势的圣人”,给弟子们描绘出人生的目标。而后他问弟子们,当今的仁人志士,应该做些什么呢?

荀子说,当今的仁人志士应该做的是,上,效法尧舜的治世原则,下效法孔子、子弓的道义,务必消除十二子的歪理邪说。只有这样,天下的祸害才能根除,仁人的事业才能完成,圣王的业绩才能昭然彰显。

为了完成仁人的事业,彰显圣王的业绩,一统天下,使社会和谐太平,荀子给当今仁人志士提出了两项任务,第一,要效法和遵从尧舜与孔子的治世原则和道义,第二,要和十二子的歪理邪说做坚决的斗争。

荀子说:“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也就是说,相信可以相信的是信;怀疑可以怀疑的也是信。尊重贤能的人是仁;卑视不贤能的人也是仁。他要弟子们敢于大胆怀疑,敢于藐视权威,不要被眼前的显赫身份和社会的一时风潮所蒙蔽,不要被十二子崇高的名声吓倒,要毫无顾忌地与歪理邪说批驳,对他们的错误言行进行针锋相对的抨击。

荀子告诉弟子们,社会是复杂的,社会上存在着非常有害的“三奸”。第一个叫“奸事”,他们耗费民力,却不合乎民众的需求;第二个叫“奸心”,他们费尽心思,却不以圣王的法度为准则;第三个叫“奸说”,他们雄辩动听,口齿伶俐,却不合乎礼义。这“三奸“,是圣王所禁止的,是治国的大祸害。这些人聪明而不守法度,勇敢而肆无忌惮,文过饰非而似乎完美,他们就像善于奔走而误入迷途,抱着石头投入大海,越沉越深。这些都是天下所务必摒弃的。

荀子对弟子们的忠告非常中

肯。人世间并不像绘画的颜色那样黑白分明。许多“奸事”“奸心”“奸说”都打着光彩的旗号,用美丽的词藻掩盖着本质,需要细心辨别。

士人(读书人)的前途并不会一路太平,顺人心愿。荀子告诉弟子们,将来的前途有两种。一种,你们可能去做官,成为“仕士”,也就是成为一个有职权的读书人。应该学习古代有职权的读书人,朴实厚道,合群合众,安于富裕和尊贵,乐善好施,远离罪过,追求事理,耻于独自富裕。而不应像当今有些有职权的读书人,卑鄙污秽,苟且悖乱,恣意妄为,贪财图利,触犯法律,不讲礼义却热衷于权势。

荀子又说,而今的士人(读书人),将来也可能不做官,做一个“处士”,成为没有职权的读书人。这些人要学习古代没有职权的读书人,品行高尚,恬淡安分,修身正行,顺时安命,思想坚定。而不能像当今有些没有职权的读书人,无能而标榜有能,无知而标榜有知,贪婪无度而假装没有贪欲,行为阴险肮脏而大言不惭地吹嘘自己谨慎老实,以不同于世俗作为习惯、放纵而高傲。

一个读书人,前途未卜,将来究竟走什么样的路,那是社会的选择,不是个人能够左右的。荀子已经考虑到了,他说,学生们日后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认真地学习孔子、学习尧舜那样的圣人。所以,君子耻于不修身洁己,不耻于被人污蔑;耻于自己不诚信,不耻于不被信任;耻于没有才能,不耻于不被任用。他希望弟子们成为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的真正的君子。

荀子说,《诗经·大雅》有两句

诗:

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这是荀子对年轻人的恳切忠

告。

荀子非常重视一个人的仪表。

他告诉弟子们,士君子的仪容是:帽子高高竖起,衣服宽宽大大,面容和蔼可亲,庄重,伟岸,安泰,潇脱,宽宏,开阔,明朗,坦荡,这是做父兄的仪容。那帽子高高竖起,衣服宽宽大大,面容谨慎诚恳,谦虚,温顺,亲热,端正,勤勉,恭敬,追随左右,不敢正视,这是做子弟的仪容。

荀子也描述了某些学者的怪模样:帽子向前而低俯,帽带束得很松,面容傲慢自大,自满自足,时而跳来跳去,时而一言不发,或眯起眼睛东张西望,或睁大眼睛盯着不放,似乎要一览无余的样子。在吃喝玩乐的时候,就神情迷乱,沉溺其中;在行礼节的时候,就面有怨色,口出怨言;在劳苦的工作之中,就懒懒散散,躲躲闪闪,苟且偷安而无所顾忌,没有廉耻之心而能忍受污辱谩骂。这就是那些学者的怪模样。

帽子戴得歪斜欲坠,话说得平淡无味,学禹的跛行,学舜的快走,这是子张一派的贱儒;衣冠整齐,面色严肃,口里像含着什么东西似的整天不说话,这是子夏一派的贱儒;苟且偷懒怕事,没有廉耻之心而热衷于吃喝,总是说“君子本来就不用从事体力劳动”,这是子游一派的贱儒。

然而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虽然安逸却不懒惰,即使劳苦也不懈怠,尊奉根本的原则来应付各种事变,各方面处理得都很恰当,像这样,才可以成为圣人。

荀子的弟子们没有让荀子失望。我们能够知道的荀子弟子,许多成为旷世之才。韩非成为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李斯为大秦帝国丞相。张苍为西汉丞相。毛亨为《诗经》传人。浮丘伯为汉初楚元王刘交的老师。陈嚣为孝成皇帝刘骜的老师。陆贾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伏生为《尚书》传人。

一个老师有这样多的优秀弟子,应该感到满足与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