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眩晕之耳石症的防治
《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篇
版面导航     
返回邯郸新闻网
新闻搜索: 投稿平台  
下一篇4 2017年10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眩晕之耳石症的防治

耳石症是最常见的眩晕性疾病,其发病突然,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周期性复发,令人困扰。在本期中医话养生中,邯郸市中医院眩晕专家殷春萍将给大家普及一下耳石症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耳石症?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

二、病因

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特

发性称之为耳石病,另一类为继发性,继发于梅尼埃病、突聋、病毒性迷路炎、内听道动脉缺血、偏头疼、头部外伤、中耳和内耳术后、人工耳蜗术后、耳毒性药物损害、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等,上述各种疾病导致了半规管的炎症或缺血损伤而致耳石脱落。情绪波动,如着急、紧张、压力过大、熬夜、失眠、焦虑等都可以诱发耳石症发生。

三、临床表现

多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如躺下、起床、扭头、仰低头等时突然出现眩晕,眩晕持续一般不足1分钟(也有特殊情况),可伴恶心及呕吐。眩晕反复发作,缓解后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

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四、中医学对耳石症的认识

祖国医学无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这一概念,其有关论述散见于“眩晕”、“冒眩”。祖国医学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较为久远,认识途径主要是审症求因,主要观点为无痰、无风、无火、无瘀、无虚不作眩。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为冒眩,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金元时代刘完素主张眩晕的病机应从火立论,认为无火不作眩,朱丹溪则强调指出“无痰则不作眩”。到明清时期则强调“无虚不作眩”,明代医家虞抟还提出“无郁不作眩”之说。

耳石症属于中医“眩晕”范畴。眩晕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风、火、痰、虚、瘀”五方面,其中最常见类型为肝阳上亢型、痰湿中阻型、瘀血阻窍型、肾精不足型和气血两虚型。临床中痰湿中阻型最常见,肝阳上亢型多见于情绪激动后,且多急性起病,瘀血阻窍型出外伤引起,肾精不足型和气血两虚型多见于慢性长期间断发病。

五、耳石症的预防

1、做好解释。眩晕发作剧烈时非常痛苦,患者恐惧甚至有快不行的感觉,应给予患者解释、安慰,使患者对本病有正确认识。本病虽然会有一定痛苦,但愈后良好,没有风险,不会造成瘫痪也无生命之虑。

2、保持心情舒畅,不焦虑,莫恐慌,保证睡眠,清淡饮食,体位变动轻柔缓慢。

3、发作时可左右手交叉互按内关穴(腕横纹上两指处)、三里穴(膝关节下胫骨粗隆外一横指处),可以缓解恶心呕吐心慌等不适。

4、避风寒,避免贪凉饮冷,尤其夏季更应注意,如遇肠胃不适呕吐腹泻,注意饮水或补充糖盐水以补液防脱水。

5、重视耳石症诱因的防范,放松心情,劳逸结合,防暑,阴凉通风,避免高温、潮湿、低气压。

六、注意事项

殷春萍介绍,耳石症一般不使用止晕药物,如果眩晕较重,可服用敏使朗缓解症状,必要的话可酌情使用地芬尼多(眩晕停)、异丙嗪,但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以防掩盖病情;不要轻易认为是颈椎病而按摩牵引,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后果。

本报记者李然

殷春萍 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学术带头人,脑一科兼眩晕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河北省首届好中医,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学会委员,河北省血栓病学会委员,三十余年来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脑血管病,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完成科研课题十余项,著作2部。

下一篇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005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304034000019/20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滏河北大街42号    邮政编码:056002    投稿信箱:hdrbs@126.com
联系电话:0310-3111097(网站) 广告:3111071(日报)3111076(晚报)
所有内容为邯郸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