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纸上春秋红色记忆
注销公告
版面导航     
返回邯郸新闻网
新闻搜索: 投稿平台  
下一篇4 2017年6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纸上春秋红色记忆

——邯郸日报创刊65周年报纸展参观侧记

5月17日至6月19日,在市博物馆展出的“邯郸日报创刊65周年红色经典报纸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这其中,有来自山西太原、长治,河北保定的红色收藏家,有来自湖南株洲及河北廊坊的新闻同仁,有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人士及中小学生。他们拾级而上,走进展厅,在一张张泛黄的报纸前驻足,聆听讲解员娓娓道来,了解65年来曾经发生在冀南大地上的那些新闻事件,探究红色邯郸的革命史、建设史、发展史……

今年93岁高龄的李书芹老人专程在子女的陪同下前来参观报展。这位13岁参加革命的老人,长期在诞生于涉县的《新大众》报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后从农业出版社领导岗位上离休,是著名的太行版画家。老人对当年在边区、涉县工作的情景记忆犹新,他说:“看到这里展出的《新华日报》《战场报》《新大众》《人民日报》等老报纸,与老一辈革命家共同生活、工作、战斗的场景又一幕幕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漳水浩荡,太行绵延。从历史的断壁残垣中走来,它们与《邯郸日报》共同见证了一座城市所经历的风霜雨雪。报展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古城发展的脚步依然勃勃生发。值此党的生日来临之际,为了喜迎十九大的胜利召开,让我们再次重温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

写在报纸背面的革命家书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九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个主力师之一,1937年进驻涉县,开辟晋冀鲁豫太行抗日根据地,后发展为晋冀鲁豫边区。1945年12月底,一二九师离开涉县,先后迁往邯郸市、武安县。1946年组建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中原,揭开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1949年2月编为第二野战军。

一二九师非常重视宣传工作,先后创办了《战场报》《人民军队》《人民战士》《人民战士画刊》《团结报》《中原画报》《参战快报》等。这些报刊成为鼓舞士气、团结力量、激励斗志、克敌制胜的号角和战鼓。

本次报展用了近10块展板,用大量珍贵的实物展示了这一阶段的新闻风采。其中,一件特殊展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仔细阅读后,无不为之动容。

这件展品是《人民战士画刊》第2期,它的正面用图画形式展示了当时的革命形势与势如破竹的战斗场景,而背面是在前方作战的一位八路军战士写给

哥哥的家书,没有地址,也没有姓名。

因为时光漫漶,如今,这封家书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希望哥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好好生活……我在部队一切均好,就是战死,组织上也会妥善安排,不用家里人挂念……”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文字依稀可辨。

本件展品收藏者、来自山西的王海勇说,收藏这期报纸后,他才发现这封具有珍贵史料意义的家书,意外收获让他欣喜若狂。

参观者王勇斌说,我们从展品中的字里行间,深深感受到革命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大无畏的革命情怀,让我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中看到了先辈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完整了。

感受“解放邯郸”那段风云

晋冀鲁豫边区系列报纸是此次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11月,一二九师开始在太行和太岳山区建立敌后根据地。1938年4月,扩建为晋冀豫根据地;1941年1月与冀鲁豫及鲁西根据地合并为晋冀鲁豫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边区政府1941年7月18日在涉县靳家会村成立,先后驻扎涉县、武安县和邯郸市。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不断扩大,北起正太、石德铁路,南过黄河并陇海铁路,东抵津浦铁路,西起汾河及同蒲铁路。横跨6省,辖5个行政区,人口3000万,是全国最大的解放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边区党政,所属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行署以及各级党政机关团体,在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克服困难,因陋就简,创办了多种报纸,用以宣传、教育、动员鼓舞群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次展览展出了1938年创刊、原为中共晋冀特委机关报、1940年改为太行区委机关报的《晋冀豫日报》,中共冀南区党委机关报《冀南日报》,冀南区四地委机关报《群众报》,中共冀鲁豫区委机关报《冀鲁豫日报》,由《新华日报》华北版改版而来的中共太行区委机关报《新华日报》(太行版)第一号等。

许多参观者表示,展品非常珍贵,有不少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

1945年10月1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号外第一号上,刊登了《毛主席发表声明:抗战进入反攻阶段》的消息。10月9日出版的《新华日报》384期头版消息

《平汉我军占领邯郸》,对邯郸解放进行了详尽的报道,明确了邯郸解放的时间为1945年10月4日晚9时,除缴获武器弹药外,详细记录了解放邯郸的重大成果:完整兵工厂两座,食盐百万余斤,洋布万余锭,西药三房,并有完整电灯公司、面粉公司、修械所各一座……此外,不惜篇幅介绍邯郸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解放邯郸对全国革命形势的重大意义。“邯郸解放,使我山地、平原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文末的记述让参观者宛若回到当年,感受风云际会,重温陵谷变迁。

触摸纸上红色记忆

晋冀鲁豫《人民日报》1946年5月15日在晋冀鲁豫首府邯郸创刊,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前身之一,毛泽东同志两次为它题写报头。它诞生于邯郸,成长于武安,壮大于西柏坡,辉煌于北京,又走向世界,是邯郸历史上一张亮丽的红色名片。

从报纸展上的数个展板上,参观者追寻到《人民日报》发展的清晰脉络。

1945年10月4日,邯郸解放并成为晋冀鲁豫边区首府。这时的晋冀鲁豫边区有200个县(市)政权,人口达3000余万,正规作战部队31万。为了更好地指导工作,刘邓首长确定创办一份报纸。

1946年春,晋冀鲁豫中央局任命宣传部副部长张磐石为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社长安岗为副总编辑,从太行区《新华日报》、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及太岳区、冀南区、冀鲁豫区抽调新闻骨干100多人参与筹备。

报社设在邯郸市火磨街东口的一幢三层小楼内。筹备人员经过讨论,决定用“人民日报”的报名,报中央局被批准后,用毛泽东同志手迹集字方法做成报头。1946年5月15日上午10点,人民日报社在邯郸中学礼堂举行创刊发行大会。刘伯承、邓小平出席会议。创刊号发行量将近一万份。为了保密,负责报纸印刷的工厂对外叫永兴印刷公司,位于邯郸东大街。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人民日报社随边区党政军首脑机关迁到武安西部。其间,《人民日报》与新华社临时总社紧密配合,承担中共中央机关报的职能,保证党中央声音的传播;《解放日报》停刊后的1947年3月至1948年6月14日,毛主席的重要讲话、党中央的重要指示,均由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第一时间发表,为中国革命做出重

大贡献。

1946年6月下旬,晋冀鲁豫边区中央局副书记薄一波从延安开会回来,带回毛泽东题写的“人民日报”报头,7月1日启用。

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及其领导机构合并,组成华北局。报社人员迁往平山县里庄,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与《晋察冀日报》合并成为中共华北局机关报,报纸名称仍然叫《人民日报》。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第二次为《人民日报》题写了报头,1948年6月15日刊用,发行期号沿用至今。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3月15日《人民日报》迁入北平办公。1949年8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人民日报》升格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参观者齐峰表示,此次报展让他第一次了解了《人民日报》的“前世今生”,知道了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经历了城市办报到农村办报,从面向本地区发行到合并为华北局机关报,进入北平升格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历程,受益匪浅。

从“易碎品”中感知历史

新闻常被称为“易碎品”,但长久来看,沉淀下来的新闻,就是历史的记录,瞬间的定格,正闪着永驻的光芒。此次报展展品既见证了新闻事业不畏艰难险阻,一路风雨兼程的脚步,也见证了邯郸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个前行的脚步。

报纸展展品中,1949年5月11日《新华日报》(太行版)头版头条刊登了名为《华北解放战争已胜利结束今后中心任务是建设生产》的消息。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华北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边区政府及各部门创办的各种报纸,已经明显地以服务于生产建设及其他经济文化工作各方面为主要任务。其中,有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新大众》报,有反映基层党建工作的《支部生活》报,有指导农业生产的如《生产渡荒》《秋收种麦》《快锄苗》等各类小报,有涉及金融信贷方面的《信贷小报》,有新华书店出版的介绍新书的简报,有公布市场及物价行情的《工商情报》,有专门服务于产业工人的《职工周报》,等等。有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用信息大量增加,报纸内容逐渐丰富,形制也多种多样。

由邯涉铁路涉岩段工程处创办的《筑路》报于1948年5月24日刊登了邯涉铁路即将全面

完工的消息。这是在我党领导下建设的第一条铁路。此路通车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大量并且快速地将涉县山里兵工厂生产的装备送抵前线。

参观者景小丽表示,此次报展注重规模的同时,更注重细节,故事性强,看起来既长知识,又非常有趣,准备带着女儿再来一次。

岁月永远在这里留痕

本次报纸展通过溯源《邯郸日报》,通过丰富的史料展示,参观者看到了折射在冀南大地上的第一缕红色曙光:

北洋时期,设省、道、县体制,邯郸绝大部分区域属于直隶省冀南道。据邯郸市志记载,1921年,磁县王子清(邯郸第一位共产党员)、大名冯品毅等人就回到家乡宣传马克思主义。1930年中共直南特委在磁县马头镇成立;同年直南特委机关刊物《直南红旗》创刊。

1941年3月8日,冀南三地委机关报《人山报》创刊,而且拥有电台以接收和发布国际新闻。

《人山报》是冀南三地委机关报,也是邯郸一带最早的地委机关报,是《河北日报》的前身,党史词典中的唯一模范报,1940年开始筹办,1941年3月8日创刊,其报名取义“汇聚抗日的人山人海”。在主办方所能收集的《人山报》图片资料中,一篇《劳动妇女的旗帜——荣林娘》的报道引起了参观者的注意。荣林娘是曲周县胡近口人,冀南第一个互助组的创办人和第一个女支部书记,抗战支前模范,晋冀鲁豫边区一级劳动英雄,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壮烈牺牲。没有人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因为她的儿子叫荣林,只能以荣林娘代名,后来,宋任穷为她起名刘再勤。

随着抗战胜利,《人山报》过渡到《冀南日报》;随着全国的解放,区划后的各省报先后诞生,《冀南日报》过渡到《河北日报》。《青海日报》《海南日报》《江西日报》及新华社甚至是《人民日报》,或社长、总编或业务骨干,都有原《人山报》社的成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创建者、开拓者中的重要力量。

1945年,随着邯郸的解放,10月10日,中共邯郸市委成立(对外称城防司令部政治处);15日,邯郸市人民政府成立。

1946年,邯郸群众教育馆创办《邯郸群众报》,陈毅题写报头。

1947年,《邯郸群众报》更名为《邯郸日报》。

(下转四版)

下一篇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005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304034000019/20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滏河北大街42号    邮政编码:056002    投稿信箱:hdrbs@126.com
联系电话:0310-3111097(网站) 广告:3111071(日报)3111076(晚报)
所有内容为邯郸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