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热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岁月长河中凝结的珍珠
版面导航     
返回邯郸新闻网
新闻搜索: 投稿平台  
2017年5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岁月长河中凝结的珍珠
——我市新晋五项省级非遗掠影
西戌道教音乐
冀南鼓吹乐演奏班
坠子演出现场
清真馓及其辅食
王氏正骨术第三代传人王章河正在为骨折患者诊治

本报记者李海涛

日前,省政府公布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的西戌道教音乐(涉县)、冀南鼓吹乐(大名)、坠子(大名)、清真馓制作技艺(大名)以及肥乡王氏正骨术榜上有名。

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先人们知识和智慧的结晶,犹如岁月长河沉淀凝结而成的一颗颗熠熠生辉的珍珠。下面,请跟随市非遗保护中心研究员王林菲、董莉的讲述,让我们一同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西戌道教音乐】:一种道场祭祷仪式

涉县西戌镇道观众多,道教历史悠久,早在北齐时就自成特色。

西戌道教音乐是道教全真龙门派斋醮祭祷仪式的一部分。在道教中,斋醮是一个联用名词,是“道场”或“法事”的意思。因斋醮有一定的规范仪式,故名“斋醮仪式”。道教庞大而完整的斋醮科仪,涵融文学、音乐、炼养、礼仪于一炉。

西戌镇《全真玉皇朝科仪》是道士们为玉皇大帝圣诞庆寿举行的仪典。该科仪仪式庄严肃穆,配有古朴典雅的道乐,展现了道教独具特色的祀神古风。科仪中有许多唱赞部分,有独唱、齐唱和散板式的吟唱等形式。诵唱所用器乐除了有控制节奏的钟鼓、木鱼以外,还有二胡、板胡、扬琴、笛子、管笙、箫、唢、铛、镲、碰铃、三清铃等,音乐旋律丰富多彩,乐器配置变化多端。

【冀南鼓吹乐】(大名):吹奏展现百姓情感

冀南鼓吹乐主要分布在大名县埝头乡及其方圆五百里地区。这种民间艺术于宋代传入大名,兴盛于明朝。

冀南鼓吹乐分为吹奏类和打击类,通常是由唢呐加笙、笛子、战鼓、小铙钹、大锣等来演奏,演奏时有独、领、分、合四种形式,另有咔戏、双唢呐、咔吹、套吹等形式。最鼎盛时有200多个曲牌,但大部分已失传,现保留40余个。

冀南鼓吹乐具有热烈火爆、质朴粗犷、温柔细腻等多种艺术风格,是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艺人巧妙地运用各种吹奏艺术,展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在冀鲁豫三省交界一带享有盛誉。

【坠子】(大名):使用河南方言的“说书班”

大名坠子自清中期开始,由“道情书”和“莺歌柳书”两种曲艺形式改编整合而成。

坠子使用河南方言进行说唱表演,以唱为主,唱中夹说,所用唱腔主要包括平腔、快扎板、武板、五字坎、垛板等,伴奏乐器有坠胡、三弦、二胡、简板、木鱼、书鼓等。坠子演出主要用于祭祀、婚庆、生子、贺寿等,一般3—9天,民间称为“说书班”。

解放初期,大名坠子剧团成立,编演了新型曲目《平原枪声》、《白毛女》、《风尘记》、《平原作战》等,曾多次到邯郸、石家庄、郑州等地巡演。当时,大名及周边的坠子演出班有几十个,大家忙时耕种,闲暇演出。

【清真馓制作技艺】(大名):风味独特的回族小吃

大名清真馓是一种回族小吃,以麦仁、肉卤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颜色呈酱红色,口感清香、爽口、肥而不腻,其风味独特,回味无穷。

清真馓源自明永乐年间,在开斋节时,大名南关清真寺内做“馓”招待穆斯林们食用,市面上没有经营者。清末民初时,由于馓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便逐步由清真寺传入市面。

清真馓的大致做法是,将去皮的上好麦仁用热水浸泡几小时,待麦仁膨胀后,再以开水熬制两三小时,直至浓稠、黏而不糊、滑溜劲道。炒卤子时,将精选的牛肉切成小方块,放入作料、牛油和豆瓣酱等进行炒制,炒出的卤子必须肥而不腻。吃的时候,先盛上多半碗熟麦仁,然后浇上牛肉卤汤,食用时再泡入馒头或火烧。

【肥乡王氏正骨术】:“手摸心会”治骨伤

肥乡王氏正骨技艺可追溯至清朝年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传统中医的瑰宝。

该技艺运用“手摸心会”的正骨原理,以牵、捏、推、挤、顺、拧、碰、按、接等“九法”,应用土白布加木板正骨固定、配合皮牵引、骨牵引等疗法,研制出正骨酒、接骨丹、筋骨消疼膏等,打破了传统正骨疗法“伤筋动骨100天”的时间界限,具有痛苦小、愈合快、费用少三大特点。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005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304034000019/20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滏河北大街42号    邮政编码:056002    投稿信箱:hdrbs@126.com
联系电话:0310-3111097(网站) 广告:3111071(日报)3111076(晚报)
所有内容为邯郸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