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稿
3上一版
 
最明净的心灵
邯郸王琴堂故居 犹有寒梅留清香
版面导航     
返回邯郸新闻网
新闻搜索: 投稿平台  
3上一篇 2016年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邯郸王琴堂故居 犹有寒梅留清香

王克楠

邯郸古城内有很多老街道,“新街”就是其一。“新街”的称谓在邯郸自明朝、清朝、民国时期、解放后延续至今,从未做过更改。邯郸地方名人王琴堂的祖第,位于南北走向的新街中段。这座名人故居解放后的门牌号为新街18号,坐西向东,由四个相互连接又各自独立的院落组成,朝东开有三个街门。

人们现在看到的是王琴堂故居的西院,整个西院南北长五十米左右,东西宽约五十米。原来在新街路东,坐东向西还有个东院,解放后的门牌曾编为新街19号,后来改为新街23号,东西两个院子相加占地大约三千多平方米。

为官为绅以梅为品

王琴堂于光绪戊寅(1878)年中秀才,光绪乙酉(1885)年拔贡第一名,入国子监贡院学习。光绪巳丑(1889)年恩科乡试第256名登贤书后,曾在直隶曲周县毓英书院任长教。光绪甲辰(1904)年会试第252名成进士。他于1904年赴日留学,1906年回国,先在江苏徐州师范任监督(即校长),后调苏州法正学堂任提调,1911年调任华亭县(现上海淞江县)正堂。1912~1914年署理安肃县知事一任,后辞官回乡,在邯郸故乡生活了21年。

王琴堂故居始建于光绪年间(1898)即他任知县前后。王琴堂一家人的生活、外交主要在西边院。进北门院是按照中国北方传统庭院、砖木结构建造的民居四合院。与传统四合院不同的是西房为正房,南、北为厢房。临街倒座房有五间,进北门可见院内的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明三暗二,五间房。正房堂屋向院开门,对称的耳房套间向堂屋开门,中间用木隔栅分成明暗格局。堂屋是起居、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耳房套间是王琴堂和夫人的卧室。

正房前廊廊柱上有对联,廊柱、门窗、及檐口、橼头至今仍可见油漆彩画的痕迹。院中有月亮门,将内外宅分隔开。全院的房架子、檩条、柱、柁、槛、橼以及门窗、隔栅墙均为木制。外墙体用青灰色磨砖砌墙勾白缝,内墙体填充茅草土坯砖找平,再抹上白灰。家人出入的三个街门以及门楼、西跨院的穿堂门及倒座房的窗口均采用圆拱形顶砌成,院内主要通道用青砖铺设。王琴堂一生以梅为友,爱梅如痴,崇尚梅花的品格,他画的梅花远近闻名,在当时的画坛有三绝之称。所以,在他的

正房前对称栽种有两棵梅花老树。这两棵梅树给王琴堂作画带来了不尽的灵感,他不仅自己作画,还教四子王缵作画,他指着窗外的梅花说:“你看,每一朵梅花,就好像人一样,长得全都不一样。你画出的梅花,也绝不能重样。”街门是用厚厚的木板制成。可以说,整个四合院虽不奢华。布置简朴典雅宁静,充满了书香翰墨气氛。

临街倒座房是王琴堂在世时的客厅兼书房。王琴堂去世后,临街倒座房曾被他的孙子王名久结婚时住过。后来其四个儿子王系青、王绘、王縚、王缵分家,故居西区的北院分给王琴堂夫人、三子、四子居住。王琴堂孙子王名久就搬到西跨院去住了,此房即当客房使用。国民党高级将领高树勋的部下孙嗣同和她的爱人王静,在1945年8月来到邯郸以后,曾认王琴堂的夫人王傅氏为干娘,在临街倒座房住过。1945年10月4日解放军进攻邯郸城时,孙嗣同曾藏在王琴堂家,后来向解放军投诚。

北边大门口外,原竖有一对旗杆。按当时规矩,只有获得进士功名的人才有资格立旗杆。大门的门楣处悬挂着“进士第”匾额。迎门可见一影壁,是用青砖雕刻的“琴樵问答”图,镶砌在北厢房的东山墙处。

一个木质二门和月亮门洞将院分隔开。穿过正房南耳房边的一条狭长小过道,可以到西跨院和南院。西跨院是由前院正房的西山墙、北房西房南房围合而成。在几间南屋的中间有一个拱形穿堂门,穿过此门道,可以到南院,南院有仓房、厨房、马厩、车库、保姆房等。西跨院的北房曾经作为王琴堂的书房用过,后来其长子王系青居住。王琴堂去世后,王系青一家长期住在西跨院。

亲兄亲弟 和衷共济

北门的南面是中间门(现存的门)。中间门是南院的出入门,居住的是他的胞弟王跻堂,后来王琴堂过继给其弟的次子王绘也在南院居住。南院的建筑格局和建筑风格与北院完全相同,只是正房南北长度比北院少两米多。现在,看到的中间门门楼已经破烂不堪,但是建筑的风格依然犹存。中间门的门楼顶部为硬山双脊式坡顶,上铺青筒瓦,脊顶原有端兽。当年内门洞上还有一块上书“德彼商埠”的金字木匾。大门门楣上并排有五幅彩绘,中间为五蝠捧寿,两侧是麒麟宝象等。两侧宽大的门框上还有对称的木质雕刻痕迹。

迎着中间门有个一字型彩色砖浮雕座山影壁,它镶砌在南院北厢

房的东山墙处。彩雕壁身的左上角,印有“宣统元年”的字样,四周用寓意福、禄、寿的蝙蝠等砖雕图案装饰,中间是鹿、祥云、青竹菊等浮雕。砖雕骑墙砌出檐脊、正脊,两端是端兽,底部是莲花座,古典的美迎面而来。影壁墙的两边是一幅赫赫有名的对联,上联是:天地无私为善获福,下联是:圣贤有教修身齐家。这幅对联充分展示了王琴堂和他的后人的立世态度。

王琴堂一直与兄弟王跻堂亲情依依。二人在世时,一直未分家,王琴堂虽为兄长,但却一直让弟弟跻堂和弟媳丁氏管家。王琴堂自小家贫,兄弟二人沿街买咸豆为生。他11岁(同治八年)入郭老师私塾学习,弟弟为供他上学从仕,担起了一切家务,所以王琴堂念念不忘报答弟弟的恩惠。弟弟王跻堂1911年去世后,王府家业就交给其弟媳丁氏管理。1932年3月16日,王琴堂带着难释的忧患谢世,享年74岁,弥留之际再三叮嘱四个儿子要善待婶娘,因婶母年老身体不好,不要分家,故由长子王綎(王系青)管理邯郸怡丰面粉厂、孤儿学校、贞元增烧锅、贞元增杂货、电灯公司等业务。次子王绘在天津料理邯郸义元亨、武安馀元恒煤油庄(代销英国亚细亚煤油)、打蛋厂等业务。遵照王琴

堂的遗言,直到王跻堂的夫人丁氏1939年去世后。晚辈后人才于1944年正式分家。

西区还有一个南门,这个门现在也已经不存在了,当年是专走马车、轿车的大门。进了门,是东西长近四十多米空旷的院子,这个院子的功用是安置骡马牲口和停放大车和轿子。院子中间有一口井,井边还有两棵大槐树、凉晒衣物竹竿等。建在院内西墙边几间房子供保姆住,还有几间牲口厩棚是沿南墙方盖的,进街门靠东南墙还有几间南房,是当年停

放大车和轿子的棚房。

行德行善口碑余香

王琴堂故居的东区(街东院)现已不存在了,原东院的街门向西开,解放后门牌曾编为新街19号,后来改为新街253号。东院是王家专门碾粮食的碾房、仓房及长工住房。东院只有西房、北房。在院北边靠东墙(邯郸城墙)根下有一盘石磨碾子和一台鼓风机。南面是厕所。邯郸1945年解放,1947年,王琴堂夫人王傅氏住门道南面的西屋,王系青一家三口住北面西屋;王琴堂三子一家三口也和王傅氏同住;王琴堂三女儿一家四口曾先住街西院南大门的马厩草棚屋里,后搬到街东院门道同母亲王傅氏一起住。王系青的妻子1946年土改时离开邯郸到北京,1948年又离京到台湾。改革开放后返回邯郸,在此院与其女儿王淑兰共同居住(王琴堂孙女),直到后来全院住户拆迁入住丛南小区楼房。

王琴堂后代深受他“德以待人”的影响,对家乡、对百姓如同亲人,王琴堂去世后,长子王系青依然办好孤儿学校,使得孤苦无依的儿童有学可上,有饭可食,解放后这些孤儿很多人入了党,成了邯郸建设、教育的人才。王府是大家族,雇保姆做饭,但王琴堂的夫人傅氏常常去厨房帮厨,待保姆如亲人。邯郸于1945年10月4日解放,围绕王琴堂故居发生的变故,他的后代分别到北京、天津、河南,台湾谋生。

房屋建筑是活着的历史,1995年邯郸市人民政府把王琴堂故居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邯郸近代历史名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

3上一篇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005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304034000019/20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滏河北大街42号    邮政编码:056002    投稿信箱:hdrbs@126.com
联系电话:0310-3111097(网站) 广告:3111071(日报)3111076(晚报)
所有内容为邯郸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