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考,你准备好了吗?
版面导航     
返回邯郸新闻网
新闻搜索: 投稿平台  
2015年6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考,你准备好了吗?

(郭慧娟,市十一中初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省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市师德标兵,市优秀班主任)
(郭隽,汉光中学初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市优秀教师,市德育先进工作者)
(王宁,汉光中学初三英语学科备课组长,中学一级教师)
(吴娟,市十一中学初三年级英语学科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
(申燕超,汉光中学初三年级数学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邯郸市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多次被邯郸市教育局授予“三等功”)
(姜红梅,市十一中学初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名师,省骨干教师,省先进教育工作者,邯郸市特级教师,河北省中考命题教师)
(张书凤,汉光中学初三年级政治学科教师,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2014年荣获“中考突出贡献奖”)
(武霞,市十一中学初三年级政治学科教师,一级教师,省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教师、市德育先进工作者)
(张乐,市十一中学初三年级物理学科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市骨干教师)
(王迎霜,汉光中学初三年级物理学科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李晓芳,汉光中学初三年级历史学科教师,市优秀教科研骨干教师,师德标兵,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
(刘振玲,汉光中学初三年级化学学科教师,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省名师,全国化学改革优秀教师)

21-22日,我市的初三学子将要迎来人生旅途中一次重要的“大考”——2015年邯郸市中考。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本报记者特约市汉光中学、市十一中学初三年级知名教师进行访谈,他们对考生和家长们谆谆叮嘱,讲解各科考前、考中的重点注意事项。期望助同学们一臂之力。

本报记者李海涛史旭东文/影

■考生篇

●调整心态

据老师们介绍,最后的冲刺阶段,孩子们产生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很常见。其实,适度的紧张有利于备考与考场发挥,但如果负面情绪过重,就需要调整。比如随着中考的临近,有的孩子因紧张而出现头疼的症状,以致无法到校参加最后的复习;有的孩子脾气日渐暴躁,动辄与同学或家长发生争执,甚至大吵大闹。究其原因,也是因人而异,有的同学是前两年学习意识不强,对自己要求不严,这学期开始总复习后,进入状态太晚,发现自己知识漏洞过多,一时不知该从何入手进行弥补。考试近在眼前了,不免追悔莫及又慌乱失措。有的同学是针对自己薄弱的环节或科目制订了复习计划,但与老师安排的计划有冲突,不知如何取舍与调整,便平生出许多纠结与烦恼。

针对这些情况,老师们给出如下建议:

1、平常心。虽然中考对于初三学子们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考试,但同学们不必过分紧张,要保持“中考不过是一场考试,与以往的模拟考试没有太多不同”的平常心态。

2、散散心。考生可选择一些让自己心情愉悦的方式解压散心,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最好是既能沉下心来又不劳神费力的,比如折纸、画画等。此外,也可以听听音乐、跑跑步、到小区的健身器材活动活动等。

3、树信心。中考前的两三天时间,考生可以灵活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但不要再做难题,做一些中档题即可,以树立信心。

●合理作息

“千万避免感冒和闹肚子”。老师们再三强调,这几天不要吃冷饮和零食;少吃油腻的食物,食谱应以清淡为主;到室外活动后,不要贪凉马上走进空调屋……

针对有些考生复习至深夜的习惯,老师们建议,停止熬夜,因为此时同学们的知识水平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没有必要牺牲睡觉时间而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不过,也不需要突然地、特别地改变作息习惯,顺其自然就好。”老师们说,比如强迫考试期间提前睡觉,可能会因大脑还很兴奋,反而更难入眠。考生可以慢慢养成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尽量将自己的最佳状态调整在考试进行的时间段内。要以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和轻松的心情参加中考。

●充分备考

考前的时间,建议考生们对学习不要过于放松。语文和文综,每天着重回顾需要背诵的部分;数学和理综,每天做些小题“练练手”,以保持做题的感觉。

仔细阅读准考证上的信息和注意事项,考试前一天下午去熟悉考场,牢记考试时间、地点、考场位置。考试前检查是否带全准考证及考试用品。

考试前,如有考生发现忘记携带准考证或文综教材,要马上向带队老师求助,通知家长尽快取回。

考完一场后不要和同学核对答案,迅速调整状态,全身心投入到下一场考试中去。

■家长篇

●少“唠叨”

老师们说,要想让孩子心绪稳定,家长首先要心态平和,既不要对孩子过分关注,也不能自己先乱了阵脚。尤其不要总是“唠叨”考试的话题,或是喋喋不休地指责孩子。家长们要少说多做,要为考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当孩子出现烦躁情绪时,千万不要和孩子“针锋相对”,可以当时避开,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和孩子沟通;也可以认真倾听,帮助孩子宣泄负面情绪。孩子考完一科,千万不要问“考得如何”之类的问题,更不要强迫孩子回忆上一场考试。

●多准备

据各位老师介绍,考前与考中这几天,家长们除了帮助孩子合理安排饮食与作息时间外,还需特别注意如下事项:

1、看考点。中考前一天(20号)下午,最好和孩子一起去了解考场情况。近几年我市中考考点大多设在一、二、三、四中学和职教中心。这些学校对于孩子们来说,路途远,路况陌生。家长可与孩子一起熟悉从家到考点的路线、确定交通工具、计算路途时间等。

2、做预案。预想考试当天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情况,比如堵车、下雨、孩子忘带证件等等,准备应对方案与措施。

3、订计划。根据中考各科考试时间制订一份详细、具体的计划。包括早晨起床时间、做饭时间、叫醒孩子的时间、出发时间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往年常有考生因午睡过头导致考试迟到。在此希望引起各位考生家长特别注意。

4、勤检查。每场考试前,帮孩子检查必备物品。

■考场篇

无论如何,中考真的来了。当试卷发到手里,考生心里那点儿小紧张、小兴奋,都称得上是有利于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的正面情绪,保持住。

●通用建议:

对于考场上的注意事项,各位老师给出几点通用建议:

1、先通览全卷。试卷发下来,考生不要急于做题,要通览全卷,看清总的页数、题数和题型等。当答题铃声响后,再集中精力投入到答题中去。

2、一审二谋三落笔。即先仔细审题,再思考,最后答题。审题时要慢、默念,并提取关键词,比如“由大到小”、“由小到大”、“正确”、“错误”、“强”、“弱”等等。思考成熟后落笔。切忌边想边写。

3、卷面整洁。要书写工整,尽量减少涂改。

■各科注意事项与答题技巧

两校诸位教师针对各科特点,分别给出复习与答题技巧的建议:

语文:作文慎重构思

一、最近几天应回归课本,重温基础知识,争取这部分不失分。

二、阅读题答题技巧:

(1)古诗:把握必考的34首诗的主题。注意赏析名句方法,从形式上、描写方式句式上赏析古诗,分析诗的内容,提炼诗的情感。

(2)文言文:立足于课内文言文背诵、翻译、理解、主题挖掘和写作特点,用课内积累的文言文知识与技能来解决课外文言文的问题。要认真审题,切勿答非所问。如,不要将“写法”答成“内容”,不要将“联系现实”答成“联系历史”。

(3)现代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技巧性、规律

性很强,牢记老师总结的方法和规律,细心阅读,认真作答,争取满分。

(4)记叙文:注意整体感知、把握全文内容和主题。关注赏析题(描写类、修辞类、炼字类等),注意方法和规律。简答题要分条作答、分条叙述。

三、作文几乎占了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考生要格外重视。

用三至六分钟认真审题,不要着急写。先慎重构思,最好列个提纲,心中有数了再往卷子上写。经常有考生略一思索后就匆匆开写,文成一半时对自己的构思不满意,想推翻重来,时间却不允许。只得心灰意冷草草收尾,落得个“兵败作文”的后果。

数学:中档题把好“四关”

一、一般情况下,中考数学试题可分三个由易向难递增的“循环”。1-16题为选择题(1-6题只需认真读题便可轻松答题得分;7-16题难度递增),17-20题为填空题,21-26题为解答题。三类试题均由易至难。其中,选择题的最后一、两题,填空题的最后一题,解答题最后一题(第三、四问)为难题。如果考生做这些题时感到难度太大,切不可在此牵绊时间太长。可先专心对付其他试题,拿下大部分分数再说。

二、严格执行自己制定的答题时间规划。一般而言,选择题20分钟,21至24题40分钟,

25题20分钟,26题20分钟。

三、中档题要把好“计算准确”、“理解审题”、“表达规范”、“思维书写同步”四关。注意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不要漏掉重要采分点。建议落笔前略打腹稿,尽可能书写一气呵成,清晰无漏洞。另外,做好在中档题“卡壳”的思想准备,不要考虑的太复杂,要从常规解法、常规思路入手,一旦答题超时就跳过此题。

四、动态几何压轴题的解答流程。标注条件,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关注动态问题中的不变量。

五、遇到计算题,尽量笔算,少用口算;解题步骤宁可多写两步,不要少写一步。

英语:做完选择题再涂卡

考前建议:

一、考前每天要坚持听录音、跟读初三的英语课文,在听读过程中留意单词拼写、重点句型,从而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

二、花一些时间整理中考模拟卷和纠错本,帮助自己查漏补缺、温故知新。

三、考前应避免偏题和怪题。对于今年可能出现的新题型综合填空,不要过于紧张,采用两读法,一读了解全文内容,了解空格所要考查的知识点,二读确定词性,分析语法,注意书写。

四、关于写作,多看一些范文,储备一些承

前启后的句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会使你的文章层次鲜明、条理清楚。另外,整齐、漂亮的书写也能显示出你的英文功底。

考中建议:

一、开考后,看清手中答题卡是A卡还是B卡,明确涂卡顺序。

二、做完选择题并检查无误后认真涂卡,不提倡边做边涂。

三、做听力题之前,看一遍备选项,以便带着问题听,同时准备好卷Ⅱ,找到填词位置;做完听力题的卷Ⅰ部分,浏览卷Ⅱ相关内容;做填词时,先把答案写在草稿纸上,随后将答案带入原文语境中,确认无误后,工整地填到试卷上。

理综:合理安排时间

选择题,包括涂卡在内,建议25-30分钟(不要超过30分钟)。最后三道大计算题,用时最好控制在45分钟以内。选择题的第22、33、34、37、38题有难度,其余题中等偏易,考生要根据自己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做多选题时,如遇无十分把握的题,选项要“宁少勿多”。计算题最后一问较难,如无意外,此问为电学计算题,建议考生在验算纸上先画出等效电路图。

化学部分:避免非智力因素丢分

一、避免非智力因素丢分。如,将催化剂的“催”错写成“摧”;“活性炭”写成“活性碳”;酒精炉的“酒”错写成“洒”。另外,要注意计算题格式问题。

二、关注化学与社会热点、生产生活的关系。如,新能源、合金的用途以及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化学肥料等。

三、选择题的综合性非常强,每道选择题几乎可以涵盖一个单元的内容,考生一定要把所有选项综合比较后慎重选择。

四、推断题要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颜色及反应条件。

五、对于探究题,考生不要看到自己熟悉的图形和字样就上手做,一定要从文字、图像、表格中画出自己理解的图式,获得有用的信息,写出方程式,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陌生”的问题,语言组织一定要规范。

物理部分:计算题向规范要分

一、需要文字表述的题目一定认真审题,如“针对图片……”“从……角度提出问题”,不能答非所问。在归纳结论时,应当结合实验目的和已有句型,如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时,加开头加结尾,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特别注意体现控制变量法。

二、作图题不单独出现。不要忘记作图。光线、力臂、磁感线、实像都用实线画出,辅助线都用虚线。

三、计算题向规范要分。尽量把知道的分析、公式、文字说明等写出来,不要空题更不要漏题。即使是不会做的难题,列出公式和步骤也许能拿分。

文综:不盲目翻书

按题号顺序作答,避免丢题漏题。遇到难题可做好标记,进行下一题。时间分配要科学合理,选择题尽可能在30分钟左右完成。单选题的审题基本要领是:一审题干,二审关键词,三审题肢。做题时注意四不选:1、题肢观点与教材内容不符不选;2、题肢观点片面化或绝对化不选;3、题肢观点与事实不符不选;4、题肢观点正确但与题目无关不选。总之选择题尽量不翻书,实在拿不准的,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不要轻易去修改答案。主观题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审题,粗审材料,明确主旨;细审设问,找关键词。二是结合材料,找出关键词;漫画题要找出题目、观察人物表情及文字说明;图表题要三看:横看、竖看、综合看。联系材料,多角度、多层次作答,如: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角度。

思想品德部分:梳理审题方法

一、考前注意事项:

(1)复习课文知识体系,把握重点。如,九年级五大建设中的政治建设部分,要从民主建设和法治建设两方面准确把握。

(2)复习时政热点专题,把第二轮复习整理的热点专题全面细看,如全面依法治国、互联网+、南水北调饮水安全等。

(3)梳理审题方法,对于常见题型,要熟练掌握审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二、考中注意事项:

(1)开卷考试注意书本的使用。要先审清题型,明确要用的知识再翻书,不要盲目翻书,

以免浪费时间影响审题。

(2)答题条理要清晰,语言要规范,书写要工整。

历史部分:题干三看

一、选择题答题技巧:

(1)题干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方向;三看关键词,明确内涵外延。

(2)备选项三思。一思每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二思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三思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二、材料题的答题技巧:

(1)通读材料,透彻理解整个材料内容。(2)取舍材料,充分利用材料作答。

(3)根据题意和出题者意图把教材、材料联系起来综合分析思考判断,得出既符合题意又符合出题者意图的答案。合理利用课本,不盲目翻书。

(4)注意精心构思、语言规范、言简意赅、看分作答。

三、注意避免一些不规范行为。如,书写不规范,错字、半截句;答案无层次,缺乏逻辑性;不使用学科语言作答;政、史答题时间分配不合理。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005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304034000019/20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滏河北大街42号    邮政编码:056002    投稿信箱:hdrbs@126.com
联系电话:0310-3111097(网站) 广告:3111071(日报)3111076(晚报)
所有内容为邯郸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