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城建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市建设局承办职业技能大赛
呼唤“天然排涝”
市国土局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
排水管理处积极应对主汛期
市房管局狠抓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跨街灯环闪亮雪驰路
浙江商贸城区域用上自来水
油漆厂路改造升级
市管处全面修复主次干道破损井周
邯山区推行建筑垃圾循环利用
版面导航     
返回邯郸新闻网
新闻搜索: 投稿平台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7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呼唤“天然排涝”

周志鹏

入夏以来,国内不少城市又陷入“看海”窘境。强降雨考验的不仅是城市的下水管道,还有管理者的规划、应急处置能力,更检验的是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平。城市内涝有很多原因,既有极端天气的原因,也有地下管网欠发达,城内河流及公园蓄水湖泊排水不畅,应急快速处置不力等问题,但根本原因在于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城市病”的有效预防。笔者认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适当给城市“留白”,靠自然渗透缓解内涝很重要。

近年来,我国开始推行海绵城市战略。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各类水体不断被填塞,湖泊的“蓄水池”功能日益弱化。事实证明,人口过快集聚,高楼、马路、水泥地的不断扩张,虽然带来的是生活的便利,但却忽视了疏浚天然排涝系统的建设。据统计,200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200多起不同程度的城市内涝灾害。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协调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善待土地,能否科学规划、节制开发、有序用地。

城市是个有机体,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产物。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应该追寻的方向。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有专家认为,建设海绵城市有三大关键策略——消纳、减速与适应。“消纳”对应的“海绵哲学”是就地调节水旱,不转嫁异地;“减速”对应的是让水由狂野变得平静,自净并滋育万物;“适应”对应的是以柔克刚、和谐共生。

海绵城市实际是个综合性的平台,是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特征,通过区域性的城市防洪体系的构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栖息地的恢复、文化遗产的保护、绿色出行网络构建等,最终综合解决洪涝、干旱、拥堵等一系列“城市病”。因此,笔者呼唤疏浚天然排涝系统,能否让硬化的地面透透气,为城市“留白”,变泄为蓄,将雨水就地消纳利用?这不仅体现的是城市“设计师”的审美品位,而且关乎生态环境,是一道必答的民生考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005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304034000019/20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滏河北大街42号    邮政编码:056002    投稿信箱:hdrbs@126.com
联系电话:0310-3111097(网站) 广告:3111071(日报)3111076(晚报)
所有内容为邯郸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