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社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邯郸共青团2018服务春运“暖冬行动”温暖落幕
西山上的“愚公”
永年:造林绿化实施﹃八大工程﹄
我市公路干线绿化补植工作全面展开
鸡蛋经他之手竟成工艺品
小货车着火801路车长出手相助
广平六旬老人河中勇救轻生女
肥乡发现600年前老族谱
我市启动“图书小管家”图书馆志愿服务项目
版面导航     
返回邯郸新闻网
新闻搜索: 投稿平台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3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肥乡发现600年前老族谱

本报讯(记者王铮通讯员李耀彩)日前,肥乡区文化工作者在天台山镇南谢堡村发现一本明洪武十三年老尹氏族谱和万历二十二年尹氏后人所立两块迁民青石碑,距今已分别有674年、430年的历史。

据南谢堡村党支部书记尹强的介绍,这三个老物件记载着尹氏家族成员24代族人繁衍生息的变化,代代相传见证社会变迁。今年72岁的尹玉珍老人是尹氏族长,也是这本老族谱的保管者。1996年他从父亲手里接过这本族谱保存至今。说起族人为保护老族谱所经历的风雨挫折,老人滔滔不绝地打开话匣子。“1966年文革破‘四旧’时差点被大火烧毁。”他告诉记者,当时红卫兵已经把族谱扔到大火里了,时任村干部的张义的看情况紧急,赶紧通知了时任村会计的尹更雪,尹更雪冒着生命危险从火堆里抢救出这本珍贵的族谱,并妥善保存起来,后移交给尹凤楼藏在睡觉的土炕下面才

得以保存下来。文革后,尹更雪把家谱交给尹玉珍的父亲尹琛保管,直到1996年才由尹琛传给尹玉珍,就这样代代相传,尹氏后人怀着对祖上的敬重和对“根”的敬仰,最终使这本珍贵的老族谱完整地保存并呈现在世人面前。

记者看到,这本用娟秀小楷书写在厚厚草纸上的老族谱为民国手抄本,自明代至今,先后经历过康熙十五年、康熙三十八年、咸丰五年、中华民国四年4次重修。族谱记载,明洪武十三年,第一代尹氏家族尹友良从山西汶水县五涝村迁移至肥乡区南谢堡村与孟氏结婚,生二子,衍九孙,代代相传,枝繁叶茂,目前已记载的尹氏家族成员中仅男丁就有600余人,占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新中国成立后,尹氏族人中有迁出者,现在的肥乡区北关村、西马固村、西刘家寨村、焦营村,四个村的尹姓皆源于此。

“族谱一般都由家族中辈分最高

的族长保管。”尹玉珍说,与尹氏族谱同样遭受过厄运的还有尹氏后人所立的两块迁民青石碑。

万历二十二年,尹氏第三代后人尹养气、尹存、尹金为让后辈子孙铭记这段迁民历史,除了续编族谱外,还特地在祖坟上设立了两块青石碑,碑文刻书迁徙时间、由来、经过及演变过程等内容,详尽记录了这段充满痛苦离别的血泪历史。1963年,黄河发大水,把原本矗立在尹氏祠堂里的两块石碑冲倒。“文化大革命”期间,为避免石碑遭到破坏,身为村干部的尹彬以修建村第三生产队仓库的名义,将两块石碑东西并排砌到房屋后墙的墙体里藏了起来。2005年,78岁的尹栋牵头集资重修祠堂时才取出并重新竖立于院内祠堂前。2014年,尹氏族人又集资修建了两个简易的碑楼,至此,两块记载着艰难迁民史的古石碑得到较好保存。

“我还‘坐过会’哩!”尹栋介绍,

他小时候每年正月初五,尹氏族人中每户出一名男子为代表,集中到祠堂里祭拜祖先、吃宴席,称之为“坐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尹氏族人虽然仍沿袭着过年祭拜祖先的传统,但已经不吃宴席了,次数也由一次改为三次,时间分别为农历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

由最初第一代迁民至此的尹氏先人到现在的24代,历经近700年的社会变迁,如今,尹姓已发展成为村内第一大姓。尹氏家族人丁兴旺,枝繁叶茂,历代成功成名者不计其数,仅历史上任过知州、知府、知县的就达数十人。近年来,家族成员中考上大学的有20多人,其中尹寿山一家出了3个大学生,尹志亭还作为访问学者出访过澳大利亚。

该县文化人士田高峰说,这本老家谱和两块迁民碑时空跨度大、保存完整、脉络清晰,能传承下来实属不易,对研究当时社会制度、风俗人情和历史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3上一篇  下一篇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005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304034000019/20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滏河北大街42号    邮政编码:056002    投稿信箱:hdrbs@126.com
联系电话:0310-3111097(网站) 广告:3111071(日报)3111076(晚报)
所有内容为邯郸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