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映象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太行深处的世外桃源
版面导航     
返回邯郸新闻网
新闻搜索: 投稿平台  
2017年6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行深处的世外桃源
走进省级美丽乡村磁县辉水村
峡谷之间的吊桥
村史馆
文化广场

雕塑景观扮靓乡村

乡民走在石街上 

古朴民居静谧之美

本报记者 李文科 通讯员 董建华 齐雄 王晓波

山上鸟儿叫声清脆,村下小河川流不息,排排石房错落有致,缕缕炊烟袅袅升起……走进省级美丽乡村磁县辉水村,梯田阡陌、苍松古柏、石屋古宅,大山用他的巍峨留存了久远的记忆;文化广场、农家旅馆、街道亮化、电商平台,在现代化发展中辉水村从未缺席,美丽乡村建设让这个古村落唱响了发展和蝶变的时代新歌。

辉水村地处磁县西部深山区,位于磁县、安阳县、涉县3县交界处,紧靠炉峰山风景区,是一个风光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村落。全村现有150户,612口人。

古村之美,美在石居

辉水得名和村前的深壑有关,早年间,这里的村民大多依坡而居,村民烧炕烧饭以柴木为主,燃烧后的柴木灰烬就倒入了村前的沟中。到了雨季,厚厚的草木灰顺流而下,成为灰水,日子久了,村名就成了“灰水”。后来在沿用中改为“辉水”。这个洋溢着生活气息的名字,让人不禁想起古老的辉水,古老的辉水先民。

辉水村历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建筑、古民居较为完整,大型石拱桥雄伟独特,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核桃、皂角等特色种植资源丰富,是适宜开发旅游和特色种植的自然村庄。

踏入古村的一刻,时光似乎定格,让人不舍打破这一岁月沉淀下的寂静。村内现存古石居以明清建筑群为主,建筑风格兼有北京四合院和山西民居的双重特色,现已有三四百年历史。房子虽然久远,却依然是完好坚实,如同保存完美的古董玉器,玲珑笔致,俨然一座世外桃源式的“石头城”。俯瞰整个村子,就像一顶官帽,村下的大桥就是顶戴花翎,帽子朝东,以前村里老人常说这是出大官的祥兆。时光淌流过的小巷,烙着历史的足迹,连接着一座座的古石宅,敞开的大门,伴随着日往月来,仿佛在等待着世人探寻。

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街石巷、石桥石栏,站在这石头街上,环顾四周,与脚下的石路相连的街、巷、胡同全是青色的石路,路的两旁全是石头房院,这里家家石板铺地,户户砖雕门楼,随便推开一扇石门,便又会看到一个石头筑造的小天地。

走在石板路上,青石铺成的街道已被岁月打磨的闪闪发亮。村内古屋旧祠共同守护着这片宁静古朴的所在。近千载韶华好似在不断演绎,触摸着老墙,犹如聆听着传奇古村的岁月年华。遥望四周山脉,与世隔绝,风停,整个山村一片静谧;雨止,漫天的繁星尽显悠然。天增岁月人增寿,时间带走的是稚气,留下的是成熟和经典。每一个院落都有独立的东西厢房,独立的门楼。雕龙画凤、青瓦参差、四翼飞檐、重轩镂槛,朴素之中尽显匠心。在石巷内,几位穿着斜开襟褂子的大娘正在古老的石磨上碾米。远处,层层梯田依稀可见,几头耕牛、数名老农正在田里劳作。此情此景让每一位看过的城里人、路过的山外客都放慢脚步、调整呼吸,感受古村古景和别样的风情。

辉水村现有保存完整的多处名胜古迹,最有名的就有几十处:有建村后所建的土地庙一座;康熙年间村北石佛寺南向有一天然石洞,洞内有自然盘龙石像,取名龙洞;清朝道光年间所建的东江古洞,在洞前有古槐树一棵,树冠高达30多米,树围约2米之多;清朝康熙年间建有二层瓦楼2座,雍正至乾隆年间二层瓦楼达到10座,古井一个,古戏楼、石墩、石柱、石碑都保存完整;村西山有保存完整的清代古石洞59个,古石屋89间,石庵50多个,石磐11个,石碾12个等等,看到这些古朴的建筑和遗迹,让人不免增加了几分乡愁和遐想。细细回味,名胜古迹赋予了辉水村深厚的建筑文化,文化底蕴与自然风景的完美交融,交汇出一副美丽的山村景象。

古村之美,美在生态

辉水村是一个藏在大山里的原生态古村。在这样的山村人家,当傍晚的炊烟袅袅升起,夕阳斜射村庄,村庄便增添了一股神韵,有一种恍若世外的感觉。

古石居依山就势,布局紧凑,院落分区明确,村外的山坡上缀满梯田,果木遍野,山水相依,风景俨然,处处都是原生态的山村古风遗韵。该村光照充足,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惠风和畅,夏季雨水较多,秋季凉爽宜人,冬季漫长寒冷。村子的主要水源为山泉。植被丰富,常见野生动物有野兔、獾、野猪、山鸡等。辉水有四红:红柿、红叶、红豆、红枣。映红了村庄,映红了大山。登山的驴友饥了累了,摘一个熟透的柿子,去蒂撕皮,吞咽下去,甜蜜果汁直浸脾胃,既充饥又解渴。紫红色的大枣,个大肉多,香甜可口,是健脾消食佳品。而更感人者,当属满山遍野的红叶,极目四望,如霞似火,鲜红透亮,层林尽染。站在村口向下望去,即是辉水村水库,碧水拂绿,随着水流下去便是一潭深水,据村里老人说这个深潭几百年都没有

干涸过,在遇到干旱之年时都可以救全村人的命,深潭犹如一枚碧玉掉在了地上,晶莹剔透。环顾村子四周,树木丰茂,梯田叠嶂,群山环绕,行人至此,“世外桃源”之感,便会油然而生。

炉峰山位于辉水村北侧,又名“老爷山”、“小金鼎”,海拔1087.7米,是磁县的最高峰,素有冀南第一峰之称。此山高大雄伟奇特,森林植被较好,它集黄山之奇特、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要、庐山之秀丽于一身,漳河水绕山而过,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环境幽雅。炉峰山的美,美在朝霭。登上炉峰山峰顶早可观日出,晚可看日落,游客从炉峰山上下来,常常顿生“早知炉峰能观日,何必奔波去泰山”的感慨。自古以来,“炉峰朝霭”便是古磁州八大景之一。

西坡垴是辉水村西边一个海拔近700米的山峰,山上植被蓊郁,灌木丛生。野生植物达百种之多,就连这里的村民,都不能一一叫出它们的名字。上山的路是一条窄窄的野路荒径,道路崎岖,荆棘遍布。最窄处,只能容一人勉强通过。夏日炎炎,在如此陡峭的山路上前行,其艰难可想而知。山路难行,但风景秀美。站在半山腰茂密的灌木丛中,俯瞰辉水村,但见屋舍俨然,错落有致,梯田层层,绿茵如毯。民以食为天,千百年来,正是这一片片美丽如画的梯田,养育了这一方民众,滋润了这一方热土。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峦雾岚氤氲,山势嵯峨,绵延起伏,浑然一体,宛若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古村之美,美在蝶变

排排树木、潺潺流水、古街古巷、精美雕塑……漫步在辉水村的街道上,秀美的乡村风景犹如一幅徐徐展开地画卷,令人心旷神怡。去年以来,该村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建设和打造,该村在美丽乡村提升中实现了华丽转身,从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到旅游服务、旅游产业,各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和提升,与此同时,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辉水村紧邻炉峰山风景区,优越的地理位置,让村子走出了一条景区和村落共促共生的发展之路。目前,该县围绕美丽乡村建设12个专项行动,按照规划设计,投入1500多万元资金,对村内的自来水、绿化、亮化、民居改造、厕所改造、街道硬化、污水治理、垃圾处理、乡村文化、电子商务等一大批硬件设施与配套设施进行了全面完善和提升。同时,结合打造旅游村的思路,建成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可容纳200个停车位;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可接待140多人;建成农家乐2家、民宿2家,接待能力明显提升;还建成了游客购物中心、电商服务中心等,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提升了旅游品位。

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里古建筑、古民居、古戏楼、古石屋均得到了修复、改造和开发利用,村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民居、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形成了众多的旅游看点,也成为摄影爱好者驻足拍照的焦点。

一座小小的古村落,走过了几百年岁月,沉淀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每逢元宵佳节,“转灯地”是辉水最为隆重、最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转灯地”官名“九曲黄河阵”,相传是姜子牙所创的兵阵,有平安灯、发财灯、送子灯、前程灯等九个“曲”字组成的循环灯阵,为民间祈福求财、祛邪去病的游乐灯阵。这一传统民俗据说在清朝乾隆时期就开始了,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宏大的气势、热闹的场面,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也吸引了周边的峰峰、邯郸甚至山西、河南、山东等数千名游客前来观赏,展现了传统年俗的生命力。

“辉水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是我们村子的殊荣。在保护开发古村落的基础上,我们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村民致富。”辉水村党支部书记刘学堂说。辉水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农业,保证产业增效、村民增收。由于当地村民修渠引水,将山泉水引入村内,当地生产的花椒、山核桃、南瓜条、干豆角、粉条、柿饼、大枣等均使用山泉水和农家肥,绿色的、纯天然的特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同时,村民通过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抿粬子、糕窝子、黄蒸、饸饹面、小米焖饭等几道特色小吃,深受游客喜爱,为当地的旅游注入了活力。

该村现已形成众多的旅游看点、完善配套的旅游设施及绿色、环保的农特产品,与此同时旅游优势也正在逐渐转化为产业优势。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餐饮、民宿、运输、购物、农特产品的种植、加工和销售,使当地群众收入逐步增加。目前,该村进一步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核桃林已发展到600亩,皂角林发展到1000亩,为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后劲。如今,辉水村已成为一个让现代人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桃花源。说起辉水村未来的发展,辉水村党支部书记刘学堂告诉笔者,保护好古老的石头村,把偏僻的劣势变优势,让传统古村放光彩,尽快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原汁原味儿的生态旅游度假胜地。

本版照片由李文科 闫洪图 刘云提供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005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304034000019/20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滏河北大街42号    邮政编码:056002    投稿信箱:hdrbs@126.com
联系电话:0310-3111097(网站) 广告:3111071(日报)3111076(晚报)
所有内容为邯郸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