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映象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古赵新风索家寨
版面导航     
返回邯郸新闻网
新闻搜索: 投稿平台  
2017年5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赵新风索家寨

赵家大院
习练大红拳
古色古香的商铺
彩叶林中的游人
游人如织
沙窝木旋
多彩园林航拍

——走进肥乡区索家寨村

本报记者李文科 通讯员李耀彩

行车路线:邯郸出发沿309国道东行至肥乡南环,沿

团结渠西侧道路南行(豆漳线)3公里河渠东侧即到。

静谧的村庄中,干净笔直的道路向远处延伸,平原君墓、完璧湖、千亩彩叶林、李家大院、赵家大院……悠久的历史,水与绿的融合,走进肥乡区元固乡索家寨,犹如回归到战汉时期,一步一风情,处处皆故事,如卷卷画轴徐徐展开。

借势“赵陵春雪”重振古赵文化气息

索家寨村位于肥乡区东南3公里,西邻民有渠,现有3条通村道路,交通便利。该村有223户,1080口人,耕地1843亩,建成蔬菜大棚201个。

来到村东北角,其地土壤沃饶,四野平坦,远远望去,在一片绿树掩映之下,战国四君子之一——平原君赵胜的陵寝坐落其中。由于平原君在当地被尊称为“赵王”,因此这里也称赵王坟、赵王陵。

赵王陵封土高大,有十余丈。冬天积雪覆盖了整个墓区,待到来年春至,积雪慢慢消融,墓区周围生出嫩绿的幼草,杏花绽放,桃花现蕾,唯独陵墓北侧仍就皑皑白雪,经旬不溶,融与周边环境,形成鲜明的反差,绘就一幅别开生面的大自然美丽画卷。墓阴积雪,至暮春三月,才逐渐融化。这即为肥乡十大古景之一的“赵陵春雪”。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该村依托平原君赵胜陵园、村北3000亩彩叶林,围绕平原君文化、休闲观光打造,遵循清出空间、留住乡愁、科学规划的原则,合理性规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索家寨村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构建“一心、三区、三道”的总体功能布局。

“一心”指充分发挥平原君墓的资源优势,打造赵文化核心区,重振古赵文化气息。“三区”指赵文化生态区、观光农业体验区、冀南民俗风情区。“三道”指索家寨风情休闲绿道、邯郸成语观赏步道、胡服骑射体验马道。其中,赵文化核心区内容包括有占地47800平方的文化广场,内有9000余平方的完璧湖、平原君墓、平原广场、四公子祠及广场,停车场及游客服务中心资源集中、节点丰富,街道外立面仿古改造,村内街巷铺装及集中的古风建筑群落,每一个细节上都充分体现古赵文化、战汉风格。

结合成语典故打造精品景观水系

与平原君冢毗邻而立的,是该村用心打造的完璧湖。湖直径124米,占地面积9500平方,取自成语“完璧归赵”。

湖区还建有湖心岛、湖心亭、和氏璧等景观,将浓厚的古赵文化融入其中。然而谁也不曾想到,将如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秀美景观,竟是昔日村中脏乱不堪的垃圾池改建而成。

从河堤路过去,转过小桥,具有战国特色的路灯不由让人感到一种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这是索家寨村还以平原君文化为依托,结合平原君有关成语典故,建设的步行街成语景观及景观水系。依托本村赵家文化、李家文化完成赵家大院、李家大院并新建7间商铺、东西街铺装及景观打造、外立面战汉风格,谋划开发了古寨门、完碧湖、四君子祠、平原君文化广场、成语典故仿古一条街等具有浓郁战汉风格的古建筑群。

驱车缓行在村里的路上,“脱颖而出”喷泉街景,成语街上“不遗余力”石碑雕刻,无一处不透着古典的美。

如今,村里居民每天都笑得合不拢嘴:“现在农村真是比城里还好呢,不仅街道整齐,绿化美丽,而且好看的、好玩的多着呢,天天都有一大帮城里人来呢!”

发展冀南民俗带火乡村旅游经济

农家乐、粗布坊、沙窝木旋、民俗工艺品店……索家寨村内冀南民俗体验,浓厚的历史气息,淳朴的乡村文化,可使我们轻易触摸这段历史。

冲门置一张条几,一张桌子,两把靠圈椅子,土炕上两只柜头,这就是当年农民家里的主要家什。走进赵家大院,木碗、擀面杖、捣蒜锤、陀螺,日趋衰微的传统的旋木技艺在这里有了向人们展示的场所和机会。来到李家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冀南皮影”,孩子们觉得好玩有趣,大人们看得津津有味。还有大红拳、书画展示、空心面制作,特色产品样样全。

村南,建设了200余个蔬菜大棚和胡服骑射马道,既可骑行游览,放松心情,亦可采摘蔬果,体验农耕之乐。村北,3000亩的彩叶林和开心农场,春可赏花,夏可观景,秋可摘果,冬可戏雀。

站在高处举目远眺,完璧湖、桃花树、彩叶林、绿油油的麦田……竟也美不胜收,让人留恋。沿着风情休闲绿道骑行或漫步,在阳光映照下,彩叶林犹如古代婉约的女子,静静地衬托着索家寨饱含着历史感的美,令人融入其中,既净化心灵又陶冶情操,妙不可言。

索家寨还是远近遐迩的天然大氧吧。据肥乡区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数据显示,索家寨村9个监测点,其负氧离子浓度在1800~2000个/cm3之间,个别监测时段达到2400个/cm3,达到公园级、优良级。

现在,这片富有浓浓冀南风情的民俗体验,点亮了美丽乡村,带火了乡村的旅游经济。

“一到周末假期,这里游客络绎不绝,路上挤满了车子。”看到这样的盛景,越来越多在外面打工的村民瞅准商机,回老家开起了农家乐,招待外地游客。“每天都有上百桌客人,这里容纳不了,就到其他村民家吃饭。”一年下来,大家收入都翻了几番。

本版照片由李文科 李耀彩提供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005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304034000019/20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滏河北大街42号    邮政编码:056002    投稿信箱:hdrbs@126.com
联系电话:0310-3111097(网站) 广告:3111071(日报)3111076(晚报)
所有内容为邯郸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