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国主办2016年G20峰会
每年将少收费400多亿元
河北彻底取消合同工、临时工等人员行政执法资格
揭秘买官卖官潜规则
铁路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预售期延长至60天
乡韵惹人醉 美丽入眼来
王某殴打记者被治安拘留
版面导航     
返回邯郸新闻网
新闻搜索: 投稿平台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韵惹人醉 美丽入眼来

◀上接一版

不光上厕所方便了,许多农村采用秸秆压块采暖炉、沼气、太阳能改造厨房。永年县朱庄村整村完成了厨房改造,秸秆全部实现粉粹还田,利用率达到100%。走进农户家里,灶台不见灰尘,炎炎火焰正在燃烧。村民们高兴地说:“现在做饭、烧水都用沼气,比城里人一点也不差!”

邯山区北张庄村、曲周县郑桥村、大名县前屯村、成安县沙河二、三村等,在村内铺设了下水管道和污水管网。馆陶县寿山东村甚至建设了下沉式垃圾中转站和小型污水处理厂。邯郸县西召里村、曲周县前衙村、鸡泽县司马堡村、邱县前大槐树村等新建了标准卫生室、敬老院、小学、幼儿园。魏县西营村协调电信部门将光纤引入村内,武安市东万年村安装了高清加密摄像头29个,实现了全天候监控保障……

邱县后大槐树村村民说:“现在外村来我们村串门,感觉很有面子了。”实际上,冀南大地乡村从“面子”到“里子”,都在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整洁有序——处处精致方能打造精品

走进广平县南刘村,穿村而过的西支渠,红墙白缝、黛瓦灰裙的农家庭院,与环村绿林浑然一体,在冬阳和煦地照耀下色彩分明;村中月牙池、昭德文峰塔、方圆池、风荷池、瀑水池等景观节点,为这座韵味十足的小村庄平添了一份诗画意境。而在此前,这些坑塘还是臭水沟,成了村民倾倒垃圾的“天然场所”。

“广平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坚持高起点起步,把环境整治和改造提升有机结合,打造成极富

特色的精品的乡村旅游示范村,给村民留下发展致富的产业。”广平县委副书记吕波涛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开展以来,该村围绕“再睹乡物、记忆乡愁、回味乡趣、重温乡情”的理念,突出水岸农家主题,注重保留村落形态,对穿村水渠和村中7个较大的废弃坑塘进行改造,建设油葵、油菜等经济作物构成的“金黄田园”生态农业景观,营造一路有桥、有水、有田园的意境。村民看到如此大的变化,卫生习惯也随之养成了。“现在在我们村,谁家再乱倒垃圾都不受打听。”村民刘军说。

在邯郸县四留固村,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村民小王和邻村的姑娘小李自小青梅竹马,临到谈婚论嫁时,准老丈人和丈母娘悄悄来村“考察”,回去后坚决不让女儿嫁给王家,理由是“他家门口有个大垃圾坑”。而今,大垃圾坑不见了,代之为小游园,老丈人不仅把闺女嫁了过去,还减免了部分彩礼。现在,越来越多的外乡镇姑娘看中这个村的好环境,都想着少要点礼钱赶紧嫁进来。

现在,我市各县(市、区)都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建设,力争让“净字当头,绿化跟进”成为我市农村面上改造提升的新常态。

产业兴旺——美丽就是生产力竞争力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美与富是

互为前提和结果。只富不美,天天在脏乱差中过日子,谈不上生活质量;只美不富,穷得叮当响,只能观村景,同样没有幸福可言。坚持规划先行,形成美丽乡村产业化,让老百姓兜里逐渐鼓起来,一直是邯郸各县(市、区)的坚持探索的课题。

拥有“粮画小镇”美誉的馆陶县寿东村,以农村环境面貌改造提升为契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实施粮画制作、特色种植、乡村旅游三大产业规划,积极打造具有“乡村风情、城市品质”的“粮画小镇”,呈现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村风文明、和谐稳定的幸福乡村风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寿东村以粮食画创作为产业平台,以陶山粮艺公司为加工基地,积极引导村民加工制作粮食画。目前,全村已发展粮食画加工30户,户均增加收入1万元。馆陶县农民用谷子、小麦、绿豆、芝麻、草籽等植物种子制作的“粮食画”,以其独特的“原生态和纯绿色”大受欢迎,很多作品被外国游客带出国门。走进该村,街道墙面到处都是粮画,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峰峰矿区李庄村通过土地流转,将全村5700亩荒山全部回租给河北峰峰众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龙头+农户+市场”为经营模式,共同开发集生态园林、乡土风情、农

牧文化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观光风景区,和北响堂风景区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既建设了绿美乡村,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曲周县前衙村发展葡萄种植面积2000多亩,10余个品种,并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及休闲、采摘、观赏为一体的3000米葡萄长廊。

魏县西营村把传统的蔬菜种植转换为高标准的设施蔬菜种植,群众由每亩3000元的收入增加到2万元。

以小弟八模式示范村创建为动力,全市美丽乡村创建坚持“净绿齐美”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正在变成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一大批特色养殖、种植、旅游等致富项目正在冀南大地遍地开花……

文化传承——记得住乡愁乡俗乡情乡韵

“公民道德规范”、“中国梦”、“新二十四孝”……一块块图文并茂、匠心独具的文化墙吸引不少行人驻足观看。走进各地农村,当地农民把诗歌、书画等文化作品绘制上墙,使村乡有新景,将文明新风送入千家万户。这一面面会“说话”的文化墙,不仅展现了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气息,更展示出了新农村的良好风貌。

在邯郸县西召里村,磨盘、石碾、石磙等村里的老物件被“请”进了文化广场,有斜躺的、有立着的、有三五个凑在一起摆成各类艺术造

型的,成为乡村独特一景。看到儿时的碾粮工具成了村里的“艺术品”,村民都赞不绝口:“这个创意非常好,既留住了乡愁,还美化了村庄,俺觉得这些比大城市的广场雕塑还强百倍。”该村还热心支持地方戏曲的挖掘研究和传承,建立了平调落子剧团展览室,让乡亲们文化生活更加活跃。

肥乡县范庄村把废置的宅基地和废弃坑塘改造成了一座座小游园,村庄满眼是绿,这样村民就有了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以前咱村人哪知道啥叫游园,现在咱的居住环境跟城里人差不多,文化生活也多了。”空闲时,村里的舞蹈队队长王玉芬便带着十几个好姐妹,伴随着“小苹果”的欢快节奏,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环境好了,咱心里舒坦,跳舞也格外带劲儿。”此外,村内建起了画室,邀请我市知名画家落户,倾力打造“画家村”。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让农民群众不仅得到了美的享受、过上了美的生活,最终还收获了崇德向善、守望相助、风醇物厚的乡风文明。

“村里文明和谐气氛越来越浓了。”村民们渐渐发现,提升改造工程不仅让村容村貌变美了,也增强了全村人的凝聚力、向心力,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主动关心村事村务,主动照顾困难的孤寡老人,主动捡拾垃圾、维护环境,孝敬长辈、和睦邻里的人物更是比比皆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遍地开花,村庄整洁靓丽、农民生活富足、文明新风拂面,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巩固”的邯郸样本。

 
3上一篇  下一篇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005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1304034000019/20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滏河北大街42号    邮政编码:056002    投稿信箱:hdrbs@126.com
联系电话:0310-3111097(网站) 广告:3111071(日报)3111076(晚报)
所有内容为邯郸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